|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教育法學原論 ISBN:9787565679254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管華 頁數:32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9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要求加強包括「教育法學」在內的新興學科建設。本書適合作為「教育法學」本科生選修課、研究生必修課教材。本書包括歷史論、範疇論、方法論、立法論四篇:在歷史論中,論述了黨領導教育立法的百年成就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法治建設的發展;在範疇論中,集中關注了受教育基本權利、教育權力和科學研究自由;在方法論中,運用法學方法,尤其是憲法學方法分析了學校布局調整、教育懲戒等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在立法論中,著重研究了學前教育立法和教師法修改的若干問題。作者簡介 管華,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憲法學會理事,中國立法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廣西憲法學會副會長,廣西行政法學會副會長,廣西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顧問,南寧市十五屆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在《中國法學》《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10餘篇,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2022年版)。獲教育部採納智庫成果17項,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目錄 第一篇 歷史論第一章 教育法治四十年:回顧與展望 一、教育立法:從空白到初步成形 二、教育行政:從主要依靠政策向依法治教轉變 三、教育司法:從拒斥到逐步接納 四、教育法治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趨勢與展望 第二章 黨領導教育立法的百年回眸 一、黨領導教育立法的萌芽時期 二、黨領導教育立法的探索時期 三、黨領導教育立法的發展時期 四、黨領導教育立法的完善時期 五、黨領導教育立法的歷史經驗 第二篇 範疇論 第一章 再論受教育權的性質與內容 一、受教育權的性質 二、受教育權的內容 第二章 論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 一、教育行政機關的內涵和外延 二、教育行政機關的職權 三、教育行政機關與其他教育法律關係主體的關係 第三章 高校學術委員會權力的性質、根源與界限——兼評《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 一、高校學術委員會權力的性質 二、高校學術委員會權力的憲法根源 三、高校學術委員會權力的界限 四、《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述評 第四章 異地高考權及其實現 一、異地高考權 二、異地高考權實現的障礙 三、保障異地高考權實現的國家義務 四、保障異地高考權實現的學校義務 第五章 我國高考加分政策的憲法規制 一、考生入學請求權的憲法依據 二、被行政許可遮蔽的基本權利 三、取消行政許可追求權利均衡 第三篇 方法論 第一章 中小學布局調整如何通過法律之門 一、問題的提出 二、學校布局調整的法律性質 三、學校布局調整中存在的法律關係分析 四、學校布局調整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五、學校布局調整的法律規制 第二章 我國大學地位的憲法根基 一、作為事業單位法人的大學 二、作為授權行政主體的大學 三、作為學術自由載體的大學 第三章 大學要求學生晨讀的合法性分析 一、大學要求晨讀行為的性質與權利來源 二、大學生學習自由權利的性質與來源 三、學校制定校規要求晨讀的合法性思考 第四章 教育懲戒權的法理基礎重述 一、教育懲戒權立法的制度基礎 二、國家教育權的延伸與悖論 三、重新發現其教育社會權屬性 四、教育懲戒權的憲法教義學闡釋 第五章 《學前教育法草案》逐利限制條款的合憲性解釋 一、禁止「可變利益實體」控制公辦和非營利性民辦園的理由 二、「禁止上市條款」的合憲性分析 第四篇 立法論 第一章 學前教育立法應處理好十大關係 一、速度與質量 二、需求與供給 三、中央與地方 四、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 五、公辦與民辦 六、去小學化與幼小銜接 七、編製與待遇 八、家長與國所 九、促進與監管 十、漢族與少數民族 第二章 警惕福利陷阱 促進事業發展——論「學前教育法」的立法目的 一、警惕因立法導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停滯或反覆 二、允許不同種類的學前教育機構的存在 三、允許民辦普惠性營利性學前教育機構存在 四、將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法律化 第三章 立德樹人的《教師法》保障 一、立德樹人:新時代教師的應有擔當 二、責任主體:承擔立德樹人職責的教師範圍 三、賦權增能:為教師履職提供條件 四、嚴格責任:維護師德底線 第四章 教師法修改應明示:體罰適用治安處罰 一、2021年教師體罰學生年度報告 二、教師體罰學生禁而不止的法律原因 三、教師體罰學生適用治安處罰的法理 四、《教師法(徵求意見稿)》的制度設計與可能選擇 第五章 論教師申訴制度應廢止 一、教師申訴制度供給的不足與排他 二、教師申訴制度完善面臨雙重困境 三、現有其他救濟途徑充足 四、應廢止教師申訴制度 主要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