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法律人的思維方式 (第三版) ISBN:9787519783273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陳瑞華 頁數:3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9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陳瑞華老師的一部學術演講稿,收錄了作者在全國各地所做講座的精華:既有為初涉法律之門人士準備的法律入門知識、為法律實務人士準備的職業技能訓練、也有為法學研究人員準備的問題研究。全書分為法律人的思維方式、程序法的基本理念、證據法的九大原理、刑事訴訟中的公平正義理念、刑事訴訟中的人權問題、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法官的思維方式、辯護律師的思維方式、檢察官的思維方式、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十一部分。作者簡介 陳瑞華,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2004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興趣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礎理論。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程序性制裁理論》《程序正義理論》《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刑事證據法的理論問題》《司法體制改革導論》《刑事辯護的理念》《刑事辯護的藝術》《論法學研究方法》《刑事證據法》《看得見的正義》等。目錄 第一章 法律人的思維方式一、什麼是法律人的思維方式 二、實體法中的思維方式 三、程序法中的思維方式 四、法律人面臨的困境 五、如何應對現有的挑戰 第二章 程序法的基本理念 一、作為法律實施過程的程序 二、「事實上有罪」與「法律上有罪」 三、定罪的法律障礙 四、程序法中的事實 五、程序法中的責任 六、程序法中的權利 七、對訴訟程序問題的裁判 第三章 證據法的九大原理 一、證據裁判主義 二、證據的法律准入資格 三、證明力的自由判斷 四、無訴訟則無證明 五、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 六、誰主張,誰舉證 七、有疑問時作有利於被告人的解釋 八、法官的使命是裁斷而不是發現 九、證據法是規範法庭審判的規則體系 第四章 刑事訴訟中的公平正義理念 一、司法正義的概念和價值 二、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 三、對抗性的程序正義與協商性的程序正義 四、司法正義與其他法律價值的關係 第五章 刑事訴訟中的人權問題 一、公法中的「人權」 二、為什麼要保障被告人的權利 三、刑事被告人的權利救濟 四、被告人與被害人權利之平衡 五、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關係 第六章 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兩種類型 二、民事不法行為轉化為犯罪的實體要件 三、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和證據要件 四、律師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辯護策略 第七章 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行政犯」認定的法律困境 二、行政不法事實與犯罪事實層次性理論的提出 三、行政不法事實與犯罪事實層次性理論的正當性 四、行政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證據能力 五、「行政認定函」和「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證明力 六、層次性理論的例外 七、走出行刑交叉的困境 第八章 法官的思維方式 一、問題的提出 二、司法裁判的三種形態 三、經驗、理性和良心 四、司法裁判中的自由裁量權 五、妥協的限度 第九章 辯護律師的思維方式 一、三個案例的引入 二、以說服裁判者為歸宿 三、對抗性辯護和協商性辯護 四、實體性辯護與程序性辯護 五、積極辯護與消極辯護 六、對人之辯與對物之辯 七、客戶思維——與委託人關係的協調 第十章 檢察官的思維方式 一、檢察官面臨的觀念挑戰 二、刑事協商的思維 三、公共利益考量的思維 四、促進法益修復的思維 五、參与社會治理的思維(Ⅰ)——有效的特殊預防 六、參与社會治理的思維(Ⅱ)——一般預防的新思路 七、維護社會和諧的思維 第十一章 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一、合規不起訴改革的動向 二、重大單位案件的分案處理機制 三、合規整改的差異化標準 四、合規監管人如何開展有效監管 五、既放過企業,又放過責任人? 六、如何有效開展合規行刑銜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