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英國的奇異死亡 (精) (英)喬治·丹傑菲爾德 97875080759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夏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自由英國的奇異死亡 (精)
ISBN:9787508075914
出版社:華夏
著編譯者:(英)喬治·丹傑菲爾德
頁數:4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112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自由英國的奇異死亡》聚焦於一戰前1910到1914年的英國,當時自由黨是英國的執政黨,也是強大的黨派。但面對國內風起雲湧的三大危機(愛爾蘭自治運動、婦女爭取選舉權運動和工會運動),由於阿斯奎斯領導的自由黨政府應對不力,導致自由黨急劇衰落。作者原為記者,運用小說筆法敘述歷史,刻畫的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對三大運動的發展描寫充滿畫面感,對自由黨衰落原因的分析極具深度,使得該書成為一部名著。

作者簡介
[英]喬治·丹傑菲爾德,英國記者、歷史學家,曾經擔任《名利場》的文學編輯。《自由英國的奇異死亡》是他的名作,入選蘭登書屋評選的二十世紀百大英文非虛構類圖書。著作《美好年代》獲1953年班克羅夫特獎,1953年普利策獎。其他著作還有《美國國家主義的覺醒》《英格蘭愛爾蘭關係研究》等。
鄒佳茹,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助理研究員。已出版譯作《英國史:1914-1945》《加繆散文選》等。
林國榮,宜春學院教師,已出版的著作有《羅馬史隨想》《君主之鑒》,譯作有《過去之死》《德意志問題》。

精彩書評
★一本了不起的書,我強烈推薦你去讀一讀。
——克里斯托弗-希欽斯
★了解英國那段歷史最令人激動的方式就是讀這本書。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這本書影響了人們看待這段歷史的方式。很少有圖書在出版了五十年以後依然如此重要,如此好讀。
——彼得·斯坦斯基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死於暗夜的爵爺們
第一章 彗星
第二章 自由黨(1906-1910年)
第三章 爵爺們死於黑暗
第二篇 傲慢
第一章 "漂蕩的靈魂
第二章 托利派造反
第三章 女性造反
第四章 工人運動
第三篇 危機
第一章 庫拉富兵變
第二章 拉恩的槍
第三章 潘克赫斯特人提供的線索
第四章 三方聯盟
第五章 薩拉熱窩
第六章 從白金漢宮到貝契樂大道
後記

精彩書摘
《自由英國的奇異死亡》:
這樣一部憲法,如同幽靈一般纏繞著蘭斯多恩府邸的這場談判會,但這幽靈卻無從道成肉身。這幽靈並無可見的軀體。「大憲章」「信綱」(Apology)「王位繼承法案」「合併法案」,這些都已經烙印在英格蘭歷史那如同肋條一般凸起的片片沙地之上,就如同一個看不見的旅行者留下的腳印,這旅行者乃是一個強大幽靈。若將這個幽靈肉身化,則這幽靈憲法就定然成為怪物,一身混合諸般面相,從諾曼法蘭克人到早期愛德華王族,這怪物肆意彰顯臨時拼湊的印記,卻又全然悖反邏輯地維持恆久狀態,其存在乃依託如下原則:所有怨訴都有補救之法,但任何怨訴都不是永恆的,任何補救之法都不是萬靈藥方。
正是這個斑駁多變的幽靈,成就了英格蘭歷史之特質,在嘲諷著集結在蘭斯多恩府邸的八個紳士,嘲諷著他們那毫無效能可言的勞作。
1910年7月,這場談判仍然在混沌樂觀當中維繫著,至少首相大人是這麼宣示的。克魯勛爵提議前往自己的鄉間宅地繼續談判,勛爵在那裡備好了招待品。眾人謝絕了此番邀約,繼續工作到11月10號,並在這一天宣布談判破裂。令談判歸於破裂的原因,還是愛爾蘭自治問題,這是個老問題了,發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如今,這個問題已經越發地有威脅了。此次談判當然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在談判桌上,而是試圖藉助某種桌下政治。
1910年時,誰會在意愛爾蘭自治問題呢?對自由黨來說,那隻不過是一個抽象問題,只是一個引人鼓噪的由頭罷了,這個問題已經死去了。保守黨歷來反對愛爾蘭自治,此乃出於傳統信念:「進化」和人工的混合藥方終將消解愛爾蘭的自治念想。
但是自治問題已然上路了;此番限制上院否決權,不可避免地帶動了這個問題。在圍繞上院否決權展開的鬥爭中,愛爾蘭黨團已然令阿斯奎斯先生欠下了債務,阿斯奎斯當然是要以愛爾蘭自治來償還這債務的,否則的話,就無法得到愛爾蘭黨團的四十八票來推進預算案。說白了,一份愛爾蘭自治議案將會入選阿斯奎斯內閣提起的第一批議案,並且將在連續三個會期都在下院獲得通過,既如此,則無論上院是何種態度,該議案都將成為法案。
無論自由黨還是保守黨自然都覺得,讓愛爾蘭問題介入這場憲法鬥爭,是極其不合適的。此時的英格蘭政治,總體上說仍然是紳士的職業,就像是一場有著良好防護的花劍比賽,說白了就是一場嚴肅遊戲;如今,好鬥的凱爾特人帶著致命武器和決死一戰的氣息侵入這場遊戲,也就破壞了這場遊戲。面對此等決死鬥志,議會基本上無力應對。昔日里,議員都是將怒火用於論辯,或者在公共講壇上予以揮灑;他們絕少將怒火帶入私人生活。在私生活當中,議員們都是紳士,會心平氣和地走在一起,無分自由黨和保守黨。
此時的時光仍然稱得上歲月靜好,政治俱樂部的女主人們會經常看到貝爾福先生和阿斯奎斯先生手挽手走進客廳,那是何等愜意的場景啊!在某個下午的下院,貝爾福先生會精心選擇一些諷刺之語拋給阿斯奎斯先生,阿斯奎斯先生會在晚餐之後,匆匆趕回議會,做出回應;但他們終究是很好的朋友。若是有音樂,就肯定能留住貝爾福先生;笑意會在他的骷髏臉上蕩漾起來,他會向阿斯奎斯先生做出迷人的揮別手勢,因為首相大人正要趕往當晚的議會,對他發起毀滅性的攻擊。一切都是那麼輕鬆快活,一派紳士氛圍;現在,一批愛爾蘭人闖了進來,顯然要將這一切破壞殆盡,他們帶來極為惡劣的品味,要為愛爾蘭的自由殊死一戰。
然而,若要躲開這筆愛爾蘭債務,阿斯奎斯先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同保守黨結盟;若與保守黨結盟,他自然也能夠限制上院否決權,但付出的代價則是推行「帝國優先」並推行強制軍役體制。此等交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除非是遇到嚴重的經濟蕭條,否則的話,同保守黨結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畢竟,在嚴重的經濟蕭條期,資本家無分右翼和左翼,天然地就會走在一起。至於1910年的經濟,則仍然是可以自持的。在蘭斯多恩宅地的那段休戰談判期,也確實討論過這方面的想法,但是據勞合·喬治《回憶錄》記述,這些想法最後都被阿克斯一道格拉斯(Akers-Douglas)先生做死了,保守黨歷來將道格拉斯先生奉為智慧之源。

前言/序言
親愛的約翰:
想必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聊起這本書的情形。當時我覺得從愛德華七世駕崩到世界大戰的這個時段,可算是英國歷史脈絡當中一段相當大的脫漏。此次大戰的經濟原因,我們當然都知道一些,而且我們也確實意識到,1910年到1914年間的財閥體制的確是件可怕的事情,至於各國君王之間的嫉恨以及外交上的困頓,我們也都知之甚詳。戰前外交催生了至少一部偉大作品,那就是尼克爾森(Nicolson)先生為自己父親寫就的那部傳記。但是,那些年間英格蘭內部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記得剛剛有了念頭,要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裏想的是辛納拉(Cynara)和索福克勒斯的混合品,迷狂的音樂、烈酒,以及即將來臨的災難,劇中人卻渾然無知。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樣一部戲劇自然算是稱心如意,我也確實可以縱情想象一個國家是如何在自我陶醉當中,伴隨著除草機的聲音和拉格泰姆節奏,載歌載舞,走入戰爭,還伴有蜜蜂的嗡嗡聲和開啟香檳酒的聲音。可惜,這些都不是真的。一旦真的涉入這個主題,人們即刻就會發現,這部人間大戲要比想象中詭異得多。
1910年這個年份,並不僅僅是一個便利的出發點。這個年份實際上更是英格蘭歷史脈流的一座界標,這界標在熊熊烈火映襯之下,兀自佇立,構成其特殊背景和氛圍。無論如何,正是在1910年,英格蘭精神當中長期被壓抑的東西一下子爆發了,如同烈焰一般升騰而起,奪人眼目,到了1913年結束的時候,「自由英格蘭」便已經灰飛煙滅了。一個新英格蘭看來就要從這灰燼當中崛起了。
只要民主仍然在這個世界存續,只要這個世界仍然有中產階級存留,「自由」(Liberal)這個詞便不會喪失意義,這一點我當然明白;不過真要說起來,真正的戰前自由主義,就如同1910年那樣,仍然能夠得到自由貿易信條、議會多數、十誡以及進步幻象之支持和拱衛的自由主義,則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1913年的時候,它被殺死了,或者說是自殺了。這倒也不見得不是一樁好事。
我自己當然有心專辟章節,將那個財閥世界的純然社交性的場景呈現出來,看看那個世界的時尚、傢具、風俗和品味等等。但這個工作目前仍然無從推進。這一幕當中的很多主要演員仍然在世,因此很難處理;而且大部分真正有分量的回憶錄、文件、日記、信札之類的東西,都還沒有公開發布。不過有一點我倒是可以肯定。戰後十年間的諸般誇張行為,也許人們會覺得那是戰爭造成的,但實際上在戰前就已經開始了。大戰令一切都加速了,政治上的、經濟上的,還有行為方面的,但大戰並沒有開啟任何新東西。
希望您能盡情享受這本書,那樣的話,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