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學基礎 連春亮 97873003220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監獄學基礎
ISBN:978730032200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連春亮
叢書名: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法律類
頁數:2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6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監獄是社會文明的晴雨表,是現代國家刑事法律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監獄既是社會「公共部門」的物質附屬物,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社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監獄學基礎理論就是以監獄法律制度和監獄行刑實踐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基礎理論的建構對於監獄學科的研究可以起到支撐作用,對於規範監獄刑罰執行、促進刑法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價值。基於此,我們組織了來自四所院校的教師,運用在監獄學領域多年研究所積累的豐厚知識,編寫了《監獄學基礎/新編21世紀高等職業教育精品教材·法律類》。

作者簡介
連春亮,男,漢族,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授、二級警監、三級調研員,刑事執行系黨總支書記,1987年從事教學至今,主要從事監獄學、法制心理學和社區矯正研究。先後在河南大學學報、河南社會科學、山東警察學院學報、犯罪與改造研究、中國監獄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150多篇,其中,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刑事法學》全文轉載2篇;出版專著(含合著)20部,主編、副主編著作、教材22部,參編著作、教材6部;主持或參与省部級研究課題26個,獲得廳級以上獎勵20項。現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客座教授,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社區矯正中心兼職研究員,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教師。主要社會兼職:河南省心理學會法制心理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犯罪學會副秘書長、河南省監獄法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社會矛盾調解法治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法學會社區矯正研究會常務理事。代表性著作有《罪犯矯正契約化論綱》《監獄學新視點》《罪犯矯正形態論》、《罪犯矯正模式論》《人文關懷下的罪犯心理矯治》《第三代囚犯研究——現代監獄矯正教育囚犯的基本策略》《社區矯正通論》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監獄學概述
第二節 監獄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二章 監獄法制
第一節 監獄法的立法進程
第二節 監獄法的體繫結構
第三節 監獄法律關係
第四節 監獄法律體系
第三章 監獄
第一節 監獄的特點和性質
第二節 監獄的分類
第三節 監獄的功能
第四節 我國監獄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定原則
第四章 監獄設置與建築
第一節 監獄設置
第二節 監獄布局
第三節 監獄建築
第五章 監獄制度
第一節 監獄制度概述
第二節 監獄主要制度類型
第六章 監獄經濟
第一節 監獄經濟基本問題
第二節 監獄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中國監獄企業運行模式
第七章 監獄文化
第一節 監獄文化概述
第二節 監獄文化的構成、特徵和功能
第三節 監獄文化建設
第八章 監獄行刑
第一節 監獄行刑原理
第二節 監獄行刑管理
第九章 監獄行刑模式
第一節 監獄行刑模式概述
第二節 教育刑模式
第三節 行刑公正模式
第四節 監管行刑模式
第五節 循證矯正模式
第六節 科學改造多元化模式
第十章 服刑罪犯
第一節 服刑罪犯的概念與構成變化
第二節 新時代服刑罪犯的構成狀況
第三節 服刑罪犯的法律地位
第十一章 服刑罪犯的管理
第一節 獄政管理
第二節 勞動管理
第三節 生活管理
第四節 學習管理
第十二章 罪犯矯正教育
第一節 罪犯矯正教育原理
第二節 罪犯教育
第三節 罪犯行為矯正
第十三章 監獄人民警察
第一節 監獄人民警察概述
第二節 監獄人民警察的職權、義務和紀律
第三節 監獄人民警察隊伍建設
第十四章 回歸社會人員的保護
第一節 社會保護的法律規定和組織機構
第二節 社會保護工作的任務、基本原則和職業限制
第三節 社會保護措施
第四節 社會排斥教育
第十五章 監獄治理現代化
第一節 監獄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監獄治理現代化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 監獄治理現代化的要素轉換與機制

精彩書摘
監獄是社會文明的晴雨表,是現代國家刑事法律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監獄既是社會「公共部門」的物質附屬物,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社會。進入新時代,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監獄學基礎理論就是以監獄法律制度和監獄行刑實踐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基礎理論的建構對於監獄學科的研究可以起到支撐作用,對於規範監獄刑罰執行、促進刑法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價值。基於此,我們組織了來自四所院校的教師,運用在監獄學領域多年研究所積累的豐厚知識,編寫了本教材。在本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突出教材的以下特性:
第一,突出教材的「基礎性」。監獄學基礎理論定位於監獄學科建設的基礎理論層次,通過監獄制度和監獄實踐的監獄價值、監獄理念、監獄認知和監獄評價等觀念系統,折射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在監獄學研究中,監獄、罪犯和行刑是元概念,在監獄本體結構中,罪犯和監獄人民警察是重要構成元素,這是監獄學基礎理論的基礎,也是監獄學基礎理論的出發點。在研究方法上,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論,以法哲學、社會學等研究領域的基本方法為主體,突出價值判斷分析方法、邏輯和語義分析方法、監獄實證分析方法等,著力建構監獄學基礎理論中具有涵蓋性、抽象性、普適性的理論體系。因此,在撰寫過程中,本教材是以監獄、罪犯和行刑為核心,重點關注現代監獄制度的基本特徵、發展形態、功能演變、價值取向以及監獄關係、監獄生態等基本範疇問題,揭示監獄制度變遷的深層機理,直面重刑主義、唯安全主義、監禁主義等思想帶來的監獄治理困境。
第二,突出教材的「政治性」。作為法律類專業的基礎理論教材,必須要把政治屬性放在首位。因此,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思想政治元素作為教材的靈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監獄法律、監獄範疇、監獄制度、監獄經驗、監獄文化、監獄法治等進行階級分析、價值分析、語義分析和實證研究,將其融入教材的章節之中。
第三,突出教材的「理論性」。對於監獄學基礎理論而言,運用監獄理論研究的成果指導監獄實際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編寫本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加強了對新時期監獄改革與發展中的有關理論問題、基本命題、基本範疇的研究,試圖為監獄學基礎理論增添新的理論動力。在寫作方式上,一是注重基本理論觀點的傳承性。本教材對傳統的理論觀點進行了系統介紹,結合我國監獄的特色,系統地研究中國監獄的理論維度、歷史沿革、制度類型、監獄布局、信息化建設、發展態勢等基本理論問題,深度解讀我國監獄體制改革的必然性、應然性和實然性,力圖建構科技理性與人文關懷相融合、外顯物質形態與內涵價值意蘊相統一,對監獄工作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現代監獄理論體系。對於有爭議的問題,一般採用監獄學理論界通用的觀點,並列出不同理論觀點的核心內容,同時表明本教材的觀點。二是理論聯繫監獄發展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監獄體制改革的成果進行理論概括和抽象化,形成現代監獄系統的理論體系,體現教材的理論性。
第四,突出教材的「創新性」。本教材從監獄價值理念、監獄思維方式、監獄思想體系、監獄制度規範、監獄運作機制、監獄實踐範式、監獄文化符號、監獄話語體系等層面,力圖深度解讀法治與科學、傳統與現代、權利與義務、理性與人文、秩序與效率、懲罰與規訓、改造與矯正等現代監獄制度的基本理念,挖掘現代監獄制度的外部形態與內在結構、職能特質與行為範式、法律規制與刑事政策、制度轉型與改革拓展、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等運行機制和建構路徑,分析當代中國監獄學研究的熱點、重點、難點理論問題,以提出新的理論觀點、行刑模式。一是歸納總結了新時代罪犯在構成狀況、改造特點、需要結構等方面的特質,提出了第三代罪犯理論。二是對監獄經濟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本教材將我國現代監獄企業的運行模式歸納總結為監企分離模式、分工合作模式、勞務加工模式、培訓習藝模式等監獄經濟的新模式。三是對監獄行刑模式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研究,歸納總結出了教育刑模式、行刑公正模式、監管行刑模式、循證矯正模式、科學改造多元化模式等監獄行刑的模式形態。四是在對回歸社會人員的教育上,反向提出了「社會排斥教育」的觀點等。
第五,突出教材的「法定性」。監獄的法律意義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法治化是現代監獄的本質要求,監獄的一切行為必須規制在監獄法律法規之下。因此,本教材以《監獄法》為理論框架設計的核心,堅持懲罰與改造相結合的總體性要求,把「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立法精神作為教材的靈魂。比如,在教材的結構安排上,以《監獄法》對「刑罰執行」「獄政管理」等內容的規定為範圍;在基本概念的使用上,與《監獄法》保持協調一致,使用了監獄、罪犯、服刑罪犯等概念,沒有採用「服刑人員」「囚犯」「服刑人」「受刑人」等概念。只在「第十四章回歸社會人員的保護」中使用了「回歸社會人員」這個中性概念,這是因為,罪犯刑滿釋放后,已成為普通公民,適用「回歸社會人員」更契合法律精神。
第六,突出教材的「人文性」。現代監獄的價值,除了執行刑罰、改造和教育罪犯,預防罪犯重新犯罪之外,更重要的在於保障罪犯的人權,突出罪犯作為人的主體性,這是現代監獄寬容性和謙抑性的體現。監獄服刑罪犯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被依法執行刑罰的罪犯。因此,監獄必須關注罪犯的基本需要,尊重罪犯的人格和尊嚴,保障罪犯的人權,崇尚人文關懷,追求文明進步。監獄學基礎理論要以改造人為宗旨,以罪犯的理性、良知等人文特質為基點,凝聚監獄精神、監獄作風和監獄目標,追求現代監獄的公正、人權、自由、平等等最高價值,終極目的是實現人(罪犯)的全面發展,充分展示現代監獄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教育、人文素養,以罪犯為中心,深刻剖析監獄服刑罪犯作為社會成員在人性與人格、價值與尊嚴、生存與生活、現實與理想、命運與前途等方面的特質,通過人文素質的培育,重塑罪犯的人文精神,凸顯罪犯自身的人文價值。
總的來看,本教材體系新穎,安排得當,基本涵蓋了監獄學基礎理論的全部內容,反映了該學科的整體框架,不僅詳細論述了監獄學基礎理論中的經典理論,也結合監獄行刑實踐進行了分析。本教材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刑事執行、監所管理等專業的基礎教材和監獄人民警察培訓教材,也可供司法部門、法律工作者等在實務工作中參考和學習。
本教材由連春亮教授擔任主編,負責編製編寫大鋼,提出具體要求,並對每位作者的書稿進行修改並定稿。王延領、吳艷華、歐淵華參編。具體編寫分工為: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吳艷華教授撰寫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連春亮教授撰寫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福建警察學院歐淵華教授撰寫第四章、第十一章;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王延領副教授撰寫第五章。
由於參編教師來自不同的院校,每個人的專業修為存在差別,尤其是主編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忽、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前言/序言
監獄是社會文明的晴雨表,是現代國家刑事法律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監獄既是社會「公共部門」的物質附屬物,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社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監獄學基礎理論就是以監獄法律制度和監獄行刑實踐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基礎理論的建構對於監獄學科的研究可以起到支撐作用,對於規範監獄刑罰執行、促進刑法目的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價值。基於此,我們組織了來自四所院校的教師,運用在監獄學領域多年研究所積累的豐厚知識,編寫了本教材。在本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突出教材的以下特性:
第一,突出教材的「基礎性」。監獄學基礎理論定位於監獄學科建設的基礎理論層次,通過監獄制度和監獄實踐的監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