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武漢地方法治發展史 (先秦卷) ISBN:9787010258553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顧久幸 頁數:2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89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武漢地區先秦時期法制和法治發生、發展的歷史為研究對象,揭示武漢地區城市發展與法律治理的內在關係,為當今法治武漢建設提供借鑒。二千多年前的楚國的主要疆域就在湖北地理範圍內,研究楚國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武漢城市法治的基礎性工作。為此,本書立足於武漢城市區域,又不囿於武漢城市現有的範圍,而著眼于與武漢有關的地域範圍的法律發展脈絡來進行研究。作者簡介 胡緒?,1954年生,武漢人,法學碩士,一級警監。當過下鄉知青、一冶築爐工人,恢復高考後首屆大學生。曾任武漢市委辦公廳副主任、主任,武漢市蔡甸區區長、區委書記,武漢市政府副市長,武漢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兼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現為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法學會會長。曾編著《城市智慧管理》《轉型期社會管理研究》《片語集》等。目錄 緒論第一章 三苗時期江漢地區的法制土壤 一、三苗時期江漢地區的發展狀況 (一)三苗的來源 (二)三苗所處的地域 (三)三苗與堯舜的戰爭衝突 (四)三苗的社會發展狀況 二、「三苗之戰」與早期法律觀念的出現 (一)戰爭與「刑始於兵」 (二)習慣法的出現 第二章 武漢地區新石器至夏商時期文化與法制發展軌跡 一、大溪文化的社會奠基作用 二、江漢地區屈家嶺文化的社會發展階段 三、石家河文化——邁向階級社會 四、夏時期武漢地區的文化遺?與社會發展 五、商代武漢地區的時代背景與政治特徵 (一)時代背景 (二)盤龍城遺址基本的文化內涵與特徵 (三)盤龍城與中原商城的關係 六、漢西商文化遺存與文化特徵 七、銅綠山古銅礦遺存及與盤龍城的關係 八、盤龍城商文化與中原商文化的異同 九、商朝的法律狀況與盤龍城文化中所見法律痕? (一)商朝的法律思想及法律形式 (二)盤龍城中的商朝法律痕? 第三章 楚國的興起與早期國家行政機構 一、國家的出現 (一)楚國的王權與行政組織 (二)基本的國家機構與司法部門 二、地方行政機構及執法組織 (一)地方縣制及下屬的執法組織 (二)縣之下的基層行政組織及所屬訴訟官員 (三)戰國時期特殊的基層組織 三、楚國的官員制度 (一)官名的來源及特徵 (二)官員的法定身份 (三)官員的選拔與任免 (四)官員的督責和處置 (五)與楚國官制相關的史料依據 四、等級與爵位制 (一)等級觀念的來源 (二)等級的法律界定 (三)爵制授予的法律規定 (四)等級制的作用及後世的影響 第四章 楚國的法律制度 一、發展與完善中的楚國法律制度與體系 (一)法律的類型 (二)刑罰的種類 (三)基本大法 (四)法律的制定 (五)不成文法 (六)禮與法的關係 二、楚國法律制度中的司法程序 (一)從中央到地方的司法機構 (二)各級機構的司法程序 第五章 楚國社會生活中的禮與法 一、祭祀之禮 二、朝聘之禮 三、燕饗之禮 四、會盟之禮 五、喪葬之禮 六、婚姻之禮 第六章 楚國的軍事制度與法 一、國家的武裝制度 (一)國家武裝力量的幾種法定形式 (二)地方武裝在法律上的界定 (三)邑兵制 (四)民兵制 二、軍事編製 (一)車兵的構成與作用 (二)步兵的構成與作用 (三)舟兵的形成與作用 (四)騎兵的興起與作用 三、軍事指揮系統 (一)政軍合一的軍事指揮系統 (二)從軍政不分到軍事指揮的獨立 (三)戰陣與士兵的訓練 四、軍事法 (一)徵兵法 (二)與軍事法則相關的文獻記載 第七章 楚國的經濟制度與法 一、楚國的土地制度與國家收入 二、官員的俸祿與地方經濟 (一)食邑制 (二)基層經濟組織與分配方式 三、經濟的發展與經濟法 (一)楚國的井田制 (二)楚國的賦制 (三)楚國的稅制 (四)楚國的役制 四、墓葬出土文物中所見楚國經濟管理制度 第八章 楚國法制與周及各諸侯國法制的關係 一、楚國法制與周代法制的關係 (一)楚文化的源起與周文化的關係 (二)墓葬出土文物中所見楚國法制與周代法制的關係 (三)楚國法制中的周代法制痕? 二、楚國法制與各諸侯國法制的關係 (一)行政制度的沿襲與靈活變通 (二)楚國法制與秦國法制的比較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