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怎樣做母親 楊金鑫 97875473229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們現在怎樣做母親
ISBN:9787547322918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著編譯者:楊金鑫
頁數:2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4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巨嬰橫行的世界裡,母親的角色正在變得日益艱難,「母親危機」早已降臨。本書是心理學博士、影視製作一級導演楊金鑫對母親這一群體展開認真研究之後,針對女性成長的話題有感而發的作品,旨在聚焦母親、幫助女性成長、為母親紓困。作者通過各種社會現象和實際案例的分析,結合心理學相關理論,探討了當下備受關注的女性主義話題,描述和分析了母親的社會困境、母親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圖破解母親這個角色的所有密碼,帶領女性讀者一起發現母親的力量和掣肘,成為真正有力量的母親。

作者簡介
楊金鑫,心理學博士,一級導演,影視製作人。多篇學術文章 發表於《紅樓夢學刊》《語言文字應用》《心理科學》等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有十余年電視媒體從業經歷,執導文化類、科技類綜藝《我愛漢字美》《十萬個為什麼》、新聞專題及紀錄片,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後轉入影視製作領域,擔任《鳴鴻傳》等電視劇的總製片人。

目錄

目 錄

序 / I 鮑鵬山
前言 寫給母親的情書 / I
Chapter 1 母親的角色價值—自我賦值的能力 / 001
先有母親,還是先有孩子 / 003
成為母親,女性「可行能力」清單上的選項 / 005
成為母親,女性的自由選擇,而非理所當然的道路 / 008
自由選擇之後的困境和承擔 / 015
母親角色意義的自我賦值 / 018
唯有愛,不問值得不值得 / 021
Chapter 2 體悟情緒價值—母親的共情力 / 025
來自母親的情緒價值—那些與母親有關的生命瞬間 / 027
共情,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接應 / 031
女性更有共情力,不是刻板印象而是確有其事 / 035
輸出積極情緒價值:新鮮感、意義感、價值感 / 037
化解負向情緒價值:挫折感、無力感、倦怠感 / 043
從被討厭的勇氣到健康自立的相連 / 045
Chapter 3 母親的超載時空法則—多線程處理能力 / 049
令人窒息的「多核處理器」母親 / 051
母親其實並不擅長「多線程處理」 / 053
為CEO的母親— 一個母親就是一個團隊 / 058
基於增長極限的時空策略 / 061
可以卸載的!—母親超載時空法則的核心 / 069
Chapter 4 話一說出口,就成了現實—母親的表達力 / 075
日常敘事之嚴重傷害和安慰 / 077
語言、言語和現實—話甫一出口,即成現實 / 082
表達從聆聽開始?有多久忽略了聆聽自己? / 087
言語是窗、是牆、是利刃 / 089
言語綁架:「煤氣燈效應」與「手電筒效應」 / 094
區分控制型母親、照顧型母親、支持型母親的表達 / 099
Chapter 5 成就的野心—母親的自我效能 / 105
母親不可被剝奪的貢獻的機會 / 107
母親成就的野心—我—能—贏! / 114
看!這是媽媽努力的回報 / 119
成就屬於自己的故事 / 122
自我成就和貢獻孩子,矛盾嗎? / 126
Chapter 6 向「有條件的父愛」學習—母愛的能力 / 133
關乎生命質量的人生課題與母愛 / 135
有條件的父愛和無條件的母愛 / 138
健全的母愛,是一種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關懷 / 145
勇敢地付出,像從未受過傷一樣 / 151
Chapter 7 阿喀琉斯之踵—母親的自我修復能力 / 157
平行人生不是現實人生,榜樣是力量還是剝削和壓榨 / 160
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何嘗不是深度自戀 / 166
令人窒息的控制:「我對你那麼好」和「我都是為你好」 / 169
「未成人」的母親 / 174
代際傳遞的焦慮和恐懼:海淀媽媽和美國上東區媽媽 / 177
Chapter 8 告別無依之母—何以賦能 / 187
誰發明了「喪偶式育兒」這麼棒的詞 / 189
看了讓人不想結婚、不敢生娃: 《坡道上的家》 / 195
我能選嗎?關於是否堅持母乳餵養 / 201
生一個孩子,母親要少賺多少錢?何謂「母職懲罰」 / 204
來簽個產前協議?看似激進又可笑的助生協議「Push-Nup」 / 207
「生育友好」之難 / 210
Chapter 9 求真、向善、尚美—母親的軟實力 / 219
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 / 221
身為母親的影響力 / 223
「真」—難啊,難能可貴的生命之根 / 229
「她」力量轉化到母親的角色 / 235
Chapter 10 母親的使命完成—退出的能力 / 243
因為再見,所以成長 / 245
告別的未完成和巨嬰的產生 / 250
真不是想退就能退—母親角色的退出之難 / 255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母親角色的完成進行時 / 259
母親的人生減去孩子,等於 / 263
后 記 / 266

精彩書摘
這本書超越了那些所謂情感類、教育類書籍,它就是一本根植於社會學的教育學著作,是教母親自己成長、自我發現、自我成就的書,是讓母親做身心健康女性的書,是女子在母親的角色中得到新的自我賦值、獲得母親的本質、獲得更高人生意義感的書。
——鮑鵬山,作家,文化學者,教授,浦江學堂創辦人
這是一部關於「母親教育學」的新著。在巨嬰橫行的世界里,母親的角色正在變得日益艱難,「母親危機」早已降臨。作者試圖開啟母親的智慧,成就她們的各種潛在力量,藉此重構一種更為健康的母子關係。在我看來,這是非常難得的探索,顯示出作者作為母親的情感和形而上的雙重努力。書中關於母親「角色退出」必要性的闡釋,尤其值得讀者深思。為此我也期待新的「父親教育學」的誕生。「小蝌蚪」除了找「媽媽」之外,是否也可以找一下「爸爸」呢?讓缺位的父親參与或接手孩子教育,也許是緩解「母親危機」的重大途徑。期待作者下一部《我們怎樣做父親》的誕生。
——朱大可,文化學者
文化批評家,小說家,隨筆作家
這本書非常好讀,它不止是一本討論做母親的書,更是一本發現自我、反省人際與環境關係、豐厚自我成長的書。它深入淺出,舉例廣泛涉及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耳熟能詳的事件,還有非常多最新的的文學和影視作品,更解讀了當下的諸多流行概念,讓人讀來津津有味,大道理能如圖像般浮現在腦海里,而且掩卷回味,餘音裊裊。這是一本我從來不會想像自己會喜歡的書,讀後發覺它長智與娛樂兼備,是一本好書!
——焦雄屏,金馬獎(行政)主席
著名電影學者,監製,華語電影上國際舞台的推手
在這本書中,作者論述了作為母親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和應具備的一些品質、特性及能力。母親們和准媽媽們閱讀此書,獲得的不是母親如何育兒的具體方法,而是如何扮演好母親這一社會角色的諸多啟示,以及身為母親的自我修養的提高。其他關注母親這一社會問題的人們也都能從中獲益。
——繆小春,心理學家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曾任心理學系主任

前言/序言

楊金鑫博士和她的朋友帶酒來我家,我們吃酒聊天,然後她說她寫了一本書,要我寫個序。
吃了人家嘴軟,看來得寫。
其實,我和楊金鑫是多年的朋友,若她看得上我,不吃酒我也得寫。何況又吃了酒。
我知道她的見識,她寫的書,一定不會辜負讀者。讓我寫序,那是她給我面子。
楊金鑫原先是我的同事,我在上海電視大學,她是上海教育電視台的一級導演,我們屬於一個集團—上海遠程教育集團。但畢竟不在一個部門,工作性質差距很大,所以當時聯繫不多。後來她離開電視台,進入影視行業,我們的聯繫反而多了,常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還一起參加一些活動。在一次有關旅遊文化經濟的大型會議上,各種各類各色專家教授,朝堂廟堂江湖野生的,輪番上台,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幾乎摩肩接踵又咳吐成雨。她靠後上場,隱几而坐,侃侃而談,容貌昳麗而字字珠璣,神態自若而句句真言,台下一眾大佬本來或交頭接耳,或低頭刷屏,或委頓憊懶,此刻都煥然一新,聚精而會神,又聆聽而失神—楊金鑫以她的見解和洞察力,以及邏輯清晰的表達力,洒脫不拘的颱風,讓這些經濟、金融、旅遊、文化的專家們黯然失色。我訝然平時和我們在一起嘻嘻哈哈、謙遜內斂的她,在台上竟然如此自信自在,言必有中。事後一想,其實這也是情理之中:她讀書多,善思考,明事理,通人性。學問至此,本就俯瞰世間諸般事務,談一點旅遊文化和旅遊經濟,不似滄海而傾一瓢、九牛而遺一毛?
現在,她放在我案几上的,是這本《我們現在怎樣做母親》。我幾乎是帶著強烈的期待來讀的。我知道,以她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和教育學的功底,一定又可以超拔同儕,超越市面上那些談教育的諸多同類著作,而自有一番奇峰崢嶸。
從嚴格意義上說,楊金鑫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什麼「兒童教育」「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專家。太多的這類專家,其實就是「聖母婊」(我曾說現在很多網紅類教育專家都是「聖母婊」冒充的),他們往往不能看到問題的本質和本質的問題,更不能提供真切有用的方法路徑,只用他們所謂的「愛心」—那種「濫好人」才有的、泛濫成災的、無原則、無是非、無底線、無差別的所謂的「愛」,包打一切: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用愛來激勵他;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用愛來感化他;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用愛來引領他;孩子叛逆怎麼辦?用愛來柔化他總之,要和顏悅色,要循循善誘,要曉之以理,要動之以情,「愛」,就是這些偽專家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銀樣鑞槍頭」。他們就是這樣毫無用處,你還不能說他們不對—愛,能不對嗎?老實說,對這類書,我已經厭倦了。
以「母親」為主題的書,太容易陷入這種泥潭了,太容易寫成「母愛雞湯」了,太容易寫成「一切都對卻對一切都錯」的廢話書了。但是,楊金鑫的審美高度和學術深度使她從根本上就杜絕了這種可能—寫那樣的文字,她已經不是那個「軟體系統」了,不是那種話語方式了。她是用「思想」來直面教育,而她關注的,恰恰是教育思想,是教育中的「思想」。她當然關注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現象,但她的目標,則是透過這些現象,抽絲剝繭,層層掘進,讓我們看到真問題,並用「思想」去照亮這些問題。她對世事的洞察、客觀冷靜的分析、嚴密的邏輯化表達,使這本書超越了那些所謂情感類、教育類書籍,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嚴謹的社會學著作—確實,它就是一本根植於社會學的教育學著作。
我曾經說過,人類教育史上那些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大多不是出自「教育家」,而是出自思想家、哲學家。像孔子、蘇格拉底這樣的人,他們對教育的深刻闡釋和理解,其實不是因為他們是身體力行的教育家,而是因為他們是思慮深刻的思想家。楊金鑫其實沒有從事過一線的教育,不是教師身份,她談教育,不是依賴經驗,而是依賴對人性的洞見和對社會的洞察。教育,離不開對人性的把握;教育,就是對人性的依循。
其實,教育的真問題,不外乎兩點。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訓練「人力」,還是養育「人心」?是使人成為一個功能性存在,還是努力避免人的工具化命運,使人成為主體性存在?孔子講「君子不器」,莊子講「大木不才」,《學記》講「大德不官」,不從這樣的角度看教育,永遠都是隔靴搔癢,而且會把教育功利化,把人功能化,這就不是教育,而是訓練,甚至是馴化了。
第二,最根本的教育手段,從來都不是技術,而是心性。至少都是根植於人類心性。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無心性,不教育。
楊金鑫這本《我們現在怎樣做母親》,提出了十種母親身上本來就具有但可能還未被發現的「母之力」,共情力、表達力、軟實力、自我賦值能力引領每位母親都成為有力量的母親。她不是提供給母親們育兒技巧,而是打開母親的心性智慧。所以,與其說楊金鑫這本書是一本講母親如何教育孩子成長的書,不如說是教母親自己成長、自我發現、自我成就的書,是讓母親做身心健康女性的書,是女子在母親的角色中得到新的自我賦值、獲得母親的本質、獲得更高人生意義感的書。從這個意義上說,楊金鑫所要表達的是,在母子關係中,不僅是母親賦予孩子人生教導,更是孩子賦予母親新的生命。母子關係的產生,促成了母子的雙向成就。
願母親們都能看到這本書。
鮑鵬山
2023年10月于偏安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