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模式與路徑 ISBN:9787301346730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自正法 頁數:4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78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是衡量一國司法人權保障程度的重要標尺。本書以特別程序的法理化、模式化、實證化和本土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煉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一般法理與特殊法理。其以國家親權、未成年人福利和恢復性司法作為法理指引,概括了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三種運行模式,即特殊監護模式、優先保護模式和修復關係模式,探討特別程序的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程序的實踐樣態與程序邏輯。結合域外有益經驗與本土實踐,本書認為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改革方向為「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以保障福利為基礎,強調通過正當程序保障未成年人福利,試圖從「技術性改良」走向「制度性變革」,逐步實現由量到質的蛻變,最終邁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真正發揮程序保護之功效。作者簡介 自正法(1987-),雲南玉溪人,法學博士,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刑法與訴訟法學系主任,兼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法律諮詢專家等職。在《政法論壇》《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學論壇》《政法論叢》《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誌》、Biotechnology Law Report等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第四屆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教育部中西部國培示範項目實踐教學競賽一等獎等榮譽。目錄 上篇 法理與模式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域外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研究前沿 二、我國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研究前沿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意義 一、實證研究方法 二、比較分析方法 三、規範分析與價值分析 四、典型個案研究 五、本研究的意義 第四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第一組概念:未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 二、第二組概念:合適成年人參與、附條件不起訴與分案起訴制度 三、第三組概念:社會觀護、社區矯正與刑事訴訟模式研究 第五節 結構安排與研究難點 一、本書的基本結構 二、本書的研究難點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法理架構 第一節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法理探討的邏輯起點 一、普遍性國際規則的最低程序標準與實體要求 二、特殊性國際規則細化了實體性與程序性權利 第二節 國際公約對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影響 一、基本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體系 二、國際公約直接涉及實體性與程序性權利 第三節 變遷中的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 一、「和合」「恤幼」理念與古代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 二、近現代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演變脈絡 三、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新里程 第四節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理論認知 一、理念、方針與政策的實踐效果 二、理想與現實之距離:特別程序的基本理念 三、特別程序之理念:理想與現實的彌合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特別程序的模式 第一節 特殊監護模式 一、特殊監護模式的演進脈絡與特徵 二、新語境下特殊監護模式的生存空間 三、對傳統特殊監護模式的反思 第二節 優先保護模式 一、優先保護模式的興起與特徵 二、優先保護模式的積極效果 三、新語境下優先保護模式的踐行障礙 第三節 修復關係模式 一、修復關係模式的興起與特徵 二、修復關係模式的本土資源 三、推行修復關係模式的主要困境 第四節 改革面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一、實證研究的時間、方法與樣本信息 二、現行特別程序對涉罪未成年人處理的嚴厲程度與立法模式 三、改革面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第五節 邁向福利兼正當程序模式 中篇 程序與邏輯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偵查程序研究 第一節 合適成年人參與效果的考察與職能重塑 一、偵查訊問:合適成年人參與效果的考察 二、權利與義務:合適成年人的訴訟地位與職能延伸 三、移植與延伸:構建全程跟進型的合適成年人參與機制 第二節 未成年人羈押率的影響因素與程序性控制 一、應然與實然:未成年人羈押的對象與目的 二、要素與緣由:涉罪未成年人高羈押率的實證考察 三、反思與重構:未成年人羈押率的程序性控制路徑 第三節 律師幫助的定位與職能重構 一、未成年人刑事偵查程序之律師定位與功能 二、指定與委託辯護:律師幫助的現狀考察 三、律師職能最大化的路徑選擇 第四節 違反偵查程序的制栽模式與路徑選擇 一、程序性制裁在偵查程序中的特殊價值 二、無效與可補救:程序性制栽的模式與局限 三、程序性制栽路徑:從違法性宣告到漸進式制栽 第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審查起訴程序研究 第一節 附條件不起訴的運行邏輯 一、附條件不起訴適用實證考察 二、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釋義路徑 三、通過正當程序限制檢察機關的起訴裁量權 第二節 分案起訴制度 一、分案起訴制度的模式與價值 二、分案起訴制度適用率低的實證分析 三、分案起訴制度擴大適用的優化路徑 第三節 未成年人社會觀護體系建構 一、社會觀護的基本類型、職能定位與權利義務 二、問題與反思:社會觀護的本土實踐樣態 三、應然與實然之彌合:社會觀護體系化的建構 第六章 未成年人刑事審判與執行程序研究 第一節 圓桌審判與庭審教育的法理基礎與路徑選擇 一、圓桌審判與庭審教育問題的法理分析 二、圓桌審判局限性的實證分析 三、未成年人庭審教育問題的困境考察 四、構建多元化未成年人庭審模式的路徑 第二節 社會調查報告的證據效力 一、社會調查報告證據效力的法理基礎 二、社會調查報告證據效力運行的實踐局限 三、必由之路:完善社會調查報告證據效力的對策論 第三節 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理念與路徑 一、矯正理念:特殊預防、社會控制與修復關係 二、社區矯正面臨的困境:基於運行現狀的實證考察 三、善治:涉罪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治理路徑 第四節 社工組織參与社區矯正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