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敘事文本的語用學研究 ISBN:9787569294064 出版社:吉林大學 著編譯者:王曉陽著 頁數:30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529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敘事文本的語用學研究》是文本語言學方向上的研究。 《敘事文本的語用學研究》主要採用語用學的概念、方法和理論體系研究敘事文本,尤其是文藝敘事文本,相當於文藝理論中三種體裁(小說、散文、詩歌)之一的小說。 《敘事文本的語用學研究》研究的重點是敘事學一些核心概念的語用學基礎,展示現代語言學所提供的、描寫敘事文本語義的可能性(概念機制、研究方法,以及實際的意義)。語言學成果可以用於描寫敘事文本中語言單位的語義,尤其是巴赫金所提出的「多聲部」現象。目錄 緒論一、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二、敘事學研究述評 (一)敘事學研究概述 (二)國內敘事學研究的不足 三、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 (二)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創新之處 五、本書涉及的幾個概念 (一)語用學與語義學 (二)敘事策略 (三)自我中心成分 (四)文本和篇章 六、本書研究的語料 七、本書的章節結構 第一章 敘事文本的語用學特徵 一、敘事文本的交際特徵 (一)典型交際情景和非典型交際情景 (二)敘事文本的交際特徵 (三)敘事交際和日常交際的異同 二、語用學視角下的敘事研究 (一)敘事研究諸方法 (二)涉及語用學的敘事學問題 (三)敘事文本分析的語用層面 三、文藝學中的語用學方法 (一)閱讀現象學 (二)文學行為理論 (三)閱讀史 (四)敘事語用學 第二章 敘事文本中的主體問題 一、文藝文本的主體問題 (一)文藝文本中的人類中心主義 (二)「文學創作中的人」的問題 二、作者和現實的情態關係 (一)敘事者、作者和讀者形象 (二)讀者、作者和人物的互動 (三)「作者一讀者」對話的特殊性 (四)第一人稱敘事中的語義現象 第三章 敘事文本中自我中心成分的特徵 一、自我中心成分研究 (一)自我中心成分概述 (二)表達情態主體「我」的方法 (三)自我中心成分的類別 (四)自我中心成分的句法功能類別 二、自我中心成分的解釋機制 (一)區分解釋機制的標準 (二)對話解釋機制 (三)敘事解釋機制 (四)主從解釋機制 (五)同一詞彙的不同解釋機制 三、自我中心成分和「句法零位」 (一)句法零位與主體語義類型 (二)句法零位和自我中心成分 (三)句法零位的主觀性 (四)句法零位的功能分類 四、自我中心成分與敘事模式的判定 (一)早期創作中的主觀性分析 (二)中期創作中的主觀性分析 (三)後期創作中的主觀性分析 第四章 自由間接話語研究 一、自由間接話語的研究歷史和現狀 (一)自由間接話語研究的歷史 (二)自由間接話語研究的現狀 二、敘事形式的劃分方法 (一)敘事和抒情 (二)經典敘事 (三)自由間接話語 (四)敘事形式的判定 三、自由間接話語的語用層面 (一)自由間接話語的誤導功能 (二)語言自我中心成分與文本的隱含意義 第五章 敘事文本中的事件 一、文本解釋中的「事件」 (一)觀察者的敘事視角 (二)敘述事件和文藝事件 (三)事件的主體特徵 (四)主體視角與事態轉變 二、敘事文本中時體形式的解釋 (一)敘事現在時 (二)敘事將來時 (三)敘事過去時 三、句法解釋機制中時體的解釋 (一)從句和主句的時間關係 (二)主句中的時間形式的解釋 第六章 言語行為理論與敘事文本研究 一、言語行為理論 二、敘事學視角下的他人話語 (一)他人話語在文本中的表達 三、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的間接引語 (一)言語行為理論及其不足 (二)言語行為理論對引語形式的解釋 (三)間接引語中語用成分的保留 四、閱讀契約與文本解讀 第七章 敘事文本中的真值問題 一、科學中的真值問題 二、敘事的外部語用學 (一)從敘事語言學到語言語義學 (二)外部語用學的概念 (三)外部語用學的特徵 三、無法親知條件下文本的生成 四、敘事文本的真值標準 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對照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