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聞採訪與寫作 (第四版) ISBN:9787040607734 出版社:高等教育 著編譯者:丁柏銓 頁數:500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490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聞採訪與寫作》的第四版。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廣泛搜集使用者的反饋意見,在第三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融合報道採制的相關內容;對「新聞寫作的創新」一章作了較大修改;在保留經典案例的同時,刪除某些陳舊的個案,大量增加鮮活的新例,努力做到中西經典案例兼收並蓄;注重對新聞採訪與寫作成功經驗的學理思考,注重吸納近期的相關學術研究成果。 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還配有二維碼鏈接大量案例資源,既可作為高等學校新聞學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新聞從業人員和新聞傳播研究人員的業務參考書。目錄 緒論第一節 主流思想輿論與意識形態工作 一、深刻認識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二、正確理解思想輿論和意識形態的相關性 三、清醒認知意識形態工作形勢的嚴峻陛 四、講究主流思想輿論引導的藝術性 第二節 「大輿論場」中的新聞採訪與寫作 一、「大輿論場」的特點及三個層次解析 二、「大輿論場」使新聞傳播呈現新情況 第三節 採訪與寫作在新聞業務中的重要地位 一、新聞採訪是新聞傳播活動的起始點 二、新聞寫作為新聞傳播提供文本 三、採訪與寫作是記者工作的重要內容 第四節 新聞採訪與寫作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繫 一、新聞採訪與寫作在認識論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新聞採訪對新聞寫作的制約作用 三、新聞寫作是對新聞採訪的升華 第五節 預定目標任務:採制「三有」新聞作品 一、「有思想」:新聞精品力作生機之淵源 二、「有溫度」:新聞精品力作感人之因由 三、「有品質」:新聞精品力作人心之妙訣 第六節 新聞採訪與寫作對記者素質的要求 一、能敏銳地覺察生活中的異常 二、能活躍地進行創新思維 三、能富有成效地與人交流 四、能遊刃有餘地駕馭語言 五、能不畏艱辛戰勝困難 六、能理性自覺地對待高新技術 第一章 新聞採訪的本質和主體 第一節 新聞採訪的含義和特點 一、新聞採訪的定義 二、新聞採訪的特點 第二節 新聞採訪活動的本質 一、新聞採訪本質上是一種信息互動行為 二、新聞採訪是特定主體的一種認知活動 第三節 新聞採訪活動中的雙主體 一、採訪者:新聞採訪的重要主體 二、採訪對象:新聞採訪的另一重要主體 第二章 新聞線索與報道策劃 第一節 獲得線索:採訪的起始點 一、新聞線索的含義及特點 二、新聞線索在實踐中的作用 三、新聞線索的多種來源渠道 第二節 新聞敏感與新聞線索 一、獲得新聞線索有賴於新聞敏感 二、新聞敏感與即時發現和判斷 三、新聞敏感的效用 四、對新聞線索的追尋與跟蹤 第三節 採訪與新聞報道策劃 一、報道策劃的內涵 二、報道策劃的意義 第三章 新聞採訪前的準備工作 第四章 新聞採訪的基本方法——訪談 第五章 新聞採訪的其他方法 第六章 採訪素材的整理和加工 第七章 新聞寫作的共同規律 第八章 新聞寫作:因媒體而異 第九章 消息寫作(上) 第十章 消息寫作(下) 第十一章 通訊寫作(上) 第十二章 通訊寫作(中) 第十三章 通訊寫作(下) 第十四章 深度報道的寫作 第十五章 新聞評論的寫作(上) 第十六章 新聞評論的寫作(下) 第十七章 融合報道採制 第十八章 新聞寫作創新 後記 修訂版後記 第三版後記 第四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