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竺可楨全集.第1卷 ISBN:9787542879165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 著編譯者:竺可楨 頁數:6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39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竺可楨全集》收錄迄今可見的竺可楨文稿約2000萬字,共24卷。第1—4卷為學術論文、大學講義、科普文章、演講詞、工作報告、思想自傳、信函、題詞、序跋、詩作等;第5卷為外文著述;第6—21卷為1936—1974年的日記;第22—24卷為補編。各卷附珍貴歷史照片。 本書為第1卷,收錄竺可楨1916—1928年的文章、講演詞、工作報告、會議提案、書信等68篇,另有專著3種。這些文稿比較集中地發表在《科學》《東方雜誌》《史地學報》等刊物上。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又名紹榮,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10年公費留美入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夏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地理系專攻氣象,獲博士學位。1927年任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1933年,參与倡議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一生致力於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物候學等的研究,卓有成就。撰寫《遠東颱風的新分類》、《中國氣候區域論》、《中國氣流之運行》、《論新月令》、《東南季風與中國之雨量》、《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等論文和專著。目錄 路甬祥序張勁夫序 葉篤正序 施雅風序 孫鴻烈序 前言 編例 第1卷說明 1916年 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 朝鮮古代之測雨器 地理與文化之關係 五嶽 錢塘江怒潮 古諺今日觀 1917年 微蘇維火山之歷史 孛賴施奈豆《中國植物學》短評 中外茶業略史 四川自流井鹽礦 衛生與習尚 中國人之體格 論早婚及姻屬嫁娶之害 中國人之體格再論 食素與食葷之利害論 1918年 學生之衛生 摩利遜博士(Dr G E Morrison)之藏書樓 1919年 空中航行之歷史 中國科學社的事業 陰曆陽曆優劣異同論 1920年 氣象學發達之歷史 論夏季撥早鐘點之利弊 二童爭日解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地理學通論 氣象學 1921年 歐洲之現勢與將來之危機 我國地學家之責任 論我國應多設氣象台 本月江浙濱海之兩颱風 彗星 歐洲戰後之新形勢 1922年 本校急應在北極閣上建築觀象台意見書 南京之氣候 地理對於人生之影響 本年一月至三月南京氣象報告 歐戰後世界各國新形勢 改良陽曆之商榷 氣象與農業之關係 說颶風 致郭秉文函〔資遣留學生專習地學〕 地理教學法之商榷 改良地理教授法 調查蒙藏地理 擬請教育部或中華教育改進社管理青島觀象台並加以擴充案 普通中學校應特設混合地理一門 1923年 青島接收之情形 氣象學 介紹《美國之地理學》 1924年 南宋時代我國氣候之揣測 1925年 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 庚子賠款與教育文化事業 日中黑子與世界之氣候 中國歷史上之旱災 致胡適函〔通知當選司選委員會委員長 1926年 何謂地理學 論江浙兩省人口之密度 風暴成因之新學說 致胡適函〔爭取英庚款〕 致蔣維喬函〔應重視地學系〕 北宋沈括對於地學之貢獻與紀述 論祈雨禁屠與旱災 介紹白眉初先生著《地理哲學》 論以歲差定《尚書·堯典》四仲中星之年代 1927年 泛太平洋學術會議之過去與將來 取消學術上的不平等 日本氣象學發達之概況 直隸地理的環境和水災 1928年 中央大學地學系之前途 南京之氣候 致中央研究院函〔請准予發給參加太平洋科學會議旅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