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闡釋學-反轉語言轉向 (美)唐.伊德著 張進 王紅麗譯 978751308958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知識產權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物質闡釋學-反轉語言轉向
ISBN:9787513089586
出版社:知識產權
著編譯者:(美)唐.伊德著 張進 王紅麗譯
頁數:2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39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人文社科研究者及方法論研究者
人文社科研究方法論的劃時代作品

內容簡介
《物質闡釋學:翻轉語言轉向》一書深入系統地闡述了物質闡釋學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是一部開創性的學術著作,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文藝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書揭示了科學革命帶來的智慧和洞見,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方法、路徑和視野。本書探索了新成像技術和科學儀器如何改變人們對古代歷史的看法,廣泛涉及物質闡釋學在古絲綢之路、古老木乃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灌溉河谷、古代岩畫和現代繪畫研究方面的新發現和新闡釋。本書是著名技術哲學家唐 伊德教授的”巔峰之作,採用跨學科和跨文化研究方法,涉及哲學、歷史、科學、技術和藝術等諸多學術學科領域,對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學生和普通讀者將會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作者唐 伊德,美國石溪大學傑出的哲學教授,出版著作20餘部,與妻子生活在紐約。譯者張進,博士,蘭州大學”萃英學者”,二級教授,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寶鋼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工程,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從事文藝學、美學和比較文化研究,擔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理事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組成員和”國家精品課程”主持人;出版《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文學理論通論》《物性詩學導論》《通向思路審美共同體》等著作10餘部,出版《文學的獨特性》《理解物質文化》《世界主義》《消費文化與社會》等譯著6部,發表論文百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多篇。王紅麗,蘭州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博士生,發表《物質闡釋學:一個概念史》等論文多篇。

目錄

代序:物質闡釋學概念史
致謝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是物質闡釋學
一、物質闡釋學:反轉語言轉向
二、保質期
三、科學哲學的實踐轉向
四、視覺主義和圖像
第二章 奧茨:業餘愛好者,成為一個科學對象,物質闡釋學
一、奧茨
二、木乃伊
三、日期
四、測年儀器
五、繞道:”年輕”和”古老”的地球
六、回到奧茨
七、奧茨成為科學對象
八、奧茨作為”科學對象”的總結
九、科學變化
十、奧茨和物質闡釋學
十一、繞道:20世紀的微觀物理學和彼得 蓋利森
十二、為什麼是物質闡釋學?
十三、附言:奧茨是一個基於科學的闡釋學存在
第三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維京人
一、盎格魯-撒克遜人和維京人
二、長船
三、延繩釣
四、林迪斯法恩
五、丹麥律法施行地區
六、法律概念
七、集會(議會)
八、征服者威廉:一個二代維京人
九、基督教化的維京人
第四章 歷史課:科羅納多和基維拉
一、堪薩斯
二、成像技術和科學選擇性
三、末次冰期前的最大值?
四、尾聲:物質闡釋學、成像技術和美洲人
第五章 文明的崩潰:巴比倫和硅藻,秘魯和地殼板塊,格陵蘭島和小冰期
一、文明的崩潰
二、巴比倫和硅藻
三、楔形文字板中的硅藻
四、秘魯的灌溉與地殼變化
五、附言:駱駝的聯繫
六、格陵蘭島的小冰期
七、小冰期和物質闡釋學
八、21世紀科學
九、氣候科學的特殊作用
十、物質闡釋學的衍生物
十一、過去似序幕
第六章 閱讀維蘇威文本和主要的技藝術:馬蒂斯和畢加索
一、閱讀維蘇威文本
二、龐貝古城、維蘇威火山和文本的微量分析
三、大技藝術
四、馬蒂斯:《沐浴者》畫作的兩種變體
五、畢加索,曼哈頓現代藝術博物館,《鏡前少女》
六、哲學的旅行,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
七、一個德賴弗斯的繞道
八、畢加索和自動駕駛汽車
九、結論
第七章 物質闡釋學和技藝術
一、布隆博斯洞穴中的技藝術
二、舊石器時代的藝術:距今10萬年前到後冰期時的距今1萬年前
三、繞道:法國的諾克斯洞穴,距今1 5萬—1 7萬年前的繪畫
四、繼續繞道,形象和邏輯:蓋利森和諾克斯
五、變化二:技藝術和歐洲文藝復興
六、變化三:當代數字技藝術
七、20—21世紀的數字和合成器技藝術
第八章 音樂和科學儀器,合成器和數字儀器:巨大的倒置
一、合成器
二、繞道:20世紀探索的聲音,捷爾吉 利蓋蒂
三、模擬日,穆格和布赫拉
四、數字合成器
五、加速科學>藝術的倒置:數字儀器
第九章 科學轉向闡釋學
一、早期現代科學(EMS),光學
二、早期現代科學(EMS),17世紀以後
三、晚期現代科學(LMS),電磁波譜
四、後現代科學(PMS):20—21世紀的成像
五、去神話化和後現象學
六、繼續去神話化
七、意大利未來主義,回歸
八、後人類主義和超人類主義
九、尼克 博斯特羅姆,”牛津聯繫”,人類未來研究所
十、布萊恩 萊特現象
十一、物導向本體論
十二、思辨實在論
十三、重新考慮”經驗轉向”
第十章 人文和社會科學轉向闡釋學
一、人文和社會科學轉向闡釋學
二、人文科學
三、藝術
四、概觀
五、風險和利益
第十一章 後現象學附言:重新審視生活世界
一、科學和生活世界
二、埃德蒙德 胡塞爾
三、莫裡斯 梅洛-龐蒂
四、感知的多元文化和多穩定性
第十二章 重新定義起源:冰期的科學和月曆
一、冰期科學
二、對古代工具的後現象學幻想
三、阿舍利手斧
四、手機,20世紀
五、其他多穩定性的技術
六、原始科學
第十三章 保羅 利科:從語言轉向物質闡釋學
一、物質闡釋學
二、模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物質闡釋學的詩學意義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本書顯然是一本關於21世紀的書,它解決了一個主要的闡釋學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仍然與我們處理”自然科學”,同時處理”人文和社會科學”或”人類科學”有關。兩者分裂的最深層根源是我所稱的”狄爾泰鴻溝”(Diltheyan Divide),它的影響是在19世紀產生的,當時現代科學對傳統人文科學和當時較新的社會科學的影響越來越大。威廉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繼喬治 黑格爾(Georg Hegel)之後擔任柏林大學的教席,對馬丁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這位現在仍被視為技術哲學的奠基者(的哲學家)也有重要影響,他是一位深沉的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家,與19世紀末旨在創立普遍闡釋學作為人文學科、新興社會科學,或者狄爾泰統稱的”人類科學”思維的主要模式的運動有關。他的”鴻溝”,是一種區分說明和理解方法的解決方案,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仍存在,但在美國不多見。
我自己的第一本著作《闡釋學現象學:保羅 利科的哲學》(1971)遵循了這段闡釋學的歷史——或者是亞裡士多德更早所說的,《解釋篇》(peri hermeneias)——到後來我在《擴展闡釋學:科學中的視覺主義》(1998)中對其進行了發展。伴隨著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當代變化產生的特別興趣,《物質闡釋學:反轉語言轉向》重返這場持久的關於闡釋或理解的辯論。作為一次重返,它是對”狄爾泰鴻溝”的反駁,是對闡釋學在所有科學實踐中的深層作用重新考慮的新項目,特別是在人文和社會科學中擴展了的物質闡釋學。20世紀70年代初,我轉向技術哲學之後,對成像技術的歷史特別感興趣,其產品、圖像需要解釋。出於這種興趣,物質闡釋學應運而生。幾十年來,它一直在慢慢成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