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德格爾「本有之思」的唯物史觀評析 ISBN:9787567247239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李華 頁數:2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11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關注的問題是晚期海德格爾對馬克思哲學的批評,切入點是晚期海德格爾思想的核心「從本有而來」的存有歷史性思想。關於海德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關係、他對馬克思哲學的批評的著作和文章,是非常多的。但是,作者認為,從晚期海德格爾思想的核心「本有」(Ereignis)出發來討論他對馬克思的批評,也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因為從強調本-有而不再突出強調此在這個轉向的角度而言,晚期海德格爾的存有歷史性思想相較於早期的《存在與時間》更能代表海德格爾本人的學術指向。目錄 導言第一章 晚期海德格爾對馬克思哲學的主體性性質的指責 第一節 生產性的個人依然是抽象的個人 一、馬克思有一個關於人的理論想法 二、馬克思所理解的存在就是生產過程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仍然是一種人道主義 一、改造世界與解釋世界具有相同的存在論性質 二、站在人的平面上對存在的平面的一瞥 第二章 主體性哲學的實踐誤區及其出路 第一節 時代困局:「進步強制」及其危險 一、「進步強制」的存在論性質與人類自身毀滅的危險 二、真正的危險:人類根基持存性的喪失 第二節 思想居所的革命:突破主體性哲學的根本路向 一、主體性哲學基本建制的困境 二、「識-在」植根於此-在之中與思想居所的革命 第三章 從本-有而來:海德格爾主體性哲學批判思想的來歷 第一節 「轉向」的二重性與作為海德格爾思想核心的「本-有」(Er-eignis) 一、「轉向」的二重性 二、從「本-有」而來 第二節 從集-置到本-有 一、集-置作為天命 二、集-置作為救渡以及世界的發生 三、集-置作為「本-有」 四、泰然讓之:從本有而來的等待和讓予 第三節 人的本質性轉變及與存在本身的相互歸屬 一、人的本質轉變對於技術的天命轉變的意義 二、同一性與人和存在的相互歸屬 三、轉投、跳越作為「本-有」 第四章 本有之思的理論啟示與癥結 第一節 從本有之思而來的啟示 一、重現主體性哲學的存在論根基 二、從本有之思而來的批評的警示意義 第二節 本有之思的內在理論癥結 一、沒有重視感性對象性生活動的源始性 二、沒有區分真正的人的優先性與異化的生產的優先性 三、沒有區分真正的人道主義與極端主體性的人道主義 四、本有之思忽視了一般人類歷史 第五章 誤解之澄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與內涵 第一節 感性活動:在哲學批判中生成 一、存在在本質上乃是作為事實的感性活動 二、「感性活動」是從舊哲學回撤的核心成果 三、在原則高度上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第二節 感性活動:在異化勞動批判中奠基 一、從異化勞動向感性活動的還原 二、對作為感性活動的勞動本質的確證 三、唯物史觀基石的確立:從異化勞動到作為感性活動的勞動 第三節 感性活動與人類社會歷史的開啟和演進 一、勞動創生人類社會 二、舊唯物主義無法真正把握社會和歷史 三、自發分工是異化勞動得以發生的根據 第四節 基於感性活動原則的共產主義:真正的人道主義 一、私有財產的揚棄與「自然主義=人道主義」的關聯 二、共產主義的科學人道主義性質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