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克洛德.西蒙 97873052671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南京大學
NT$52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
ISBN:9787305267161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克洛德.西蒙
叢書名:守望者·文學
頁數:4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9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克洛德?西蒙於1985年獲得諾獎,多年來被貼上了「不忍卒讀」「無趣作家」的標籤。西蒙的中譯本譯者稱呼他為「撰寫『天書』的人」「在中國最難讀懂的外國作家之一」;這本《歷史》的譯者,則在譯後記《七年之「養」》中講述了她「讀不懂、翻不了、啃下去、熬過來、放不下」的長達七年心路歷程。
這到底是怎樣一部小說?
一沓來自世界各地、打亂了年代的明信片,帶領「我」設想鏡頭定格的前景、後續,拼湊出三代人的故事:「我」的童年、母親的深閨歲月、法國海外殖民年代
一如我們之前出版的西蒙的《三折畫》《導體》,還是同樣的迷宮般的敘事,仍是那個敘事的歷險者,不斷地追求著文字的革新與冒險。
羅伯-格里耶說:「對西蒙的同一部小說,一百位讀者有一百種讀法。」閱讀這本《歷史》的過程可想而知是充滿艱辛的,但也必然會獲得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並發現一種新的敘事可能。

內容簡介
克洛德?西蒙是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作品充滿了詩人與畫家的豐富想象。
這本《歷史》是一幅散落一地的拼圖。在這幅拼圖中,時間是錯亂的,敘述的當日、敘述者本人的童年、母親的深閨歲月、法國海外殖民年代、西班牙內戰時期地點是零散的,家族的老屋、表親的別墅、明信片上的殖民地、旅行的目的地、貸款的銀行、街頭的咖啡館人物是交錯的,父母親、外祖母、妻子、表親、童年夥伴、銀行職員、古董收購商、母親的追求者感覺是混雜的,光線、色彩、聲響、氣息、觸感由讀者去拼湊起這幅拼圖中發生在一天之內的故事,這個故事涵蓋了三代人的歷史。
本書原作於1967年出版,並於同年獲得法國美第奇獎。該文學獎旨在獎勵剛進入文壇、尚未獲得與其才華相符知名度的作家作品。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克洛德?西蒙(1913—2005),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198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作品充滿了詩人與畫家的豐富想象。代表作及成名作為《弗蘭德公路》。他不僅愛好文學與藝術,還熱心當代社會問題。親歷了西班牙內戰與「二戰」,對其一生有著深刻影響。
關於譯者
于昕悅,現任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本科畢業於蘇州大學法英雙語專業,碩士和博士分別畢業於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對外法語教學法專業和語言學專業。
唐淑文,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譯有《旅行》、《在別的星球上》(合譯)、《世界史》(合譯,待出版)、《我們身在何處:一幅人類歷史的草圖》(待出版)。

精彩書摘
刺槐樹有一根枝丫幾乎觸碰到老屋。夏日里,當我伏案于窗前工作至深夜,我可以看見那棵刺槐樹,至少能看到最近的幾根樹枝被燈光照亮,樹葉如同羽毛一般,在昏暗背景的襯托下輕輕顫動。那些橢圓形的樹葉受燈光照射,染上一層不太真實的翠綠色,時不時像被鳥兒抖動的冠毛一般輕顫。(在這些枝丫後面,可以覺察到一種神秘輕柔的喃喃私語,往交錯的晦暗枝影里蔓延開去。)這好比整棵樹突然醒轉過來,震顫,搖動,旋即沉靜下來,而所有的枝葉也隨之靜默下來。最前面的幾叢枝丫因受燈光直射而凸顯出來,後面的樹枝則在逐漸淡去的燈光里趨於模糊,進而若隱若現,直至徹底混沌不見,儘管我們仍能感覺到枝葉繁密交錯,在厚重的夜色里前後上下堆疊,從中傳出微弱的摩擦聲,如同沉睡的鳥兒在夢中顫動,興奮,呢喃,發出低低的叫聲。
這些枝丫帶著它們的神秘感和低喃聲,似乎一直存在於老屋的某處。老屋破敗不堪,屋子現如今都半空著。舊時常常飄散著來訪的老婦人們塗抹的淡香水味兒,現下倒是聞不到了。現在因地下室或者說墓室發霉而瀰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就像是哪兒死了個小動物,地板下或者柱石后死了個老鼠,不斷腐爛,因而散發出混合著碎石膏和乾屍腐肉的嗆人味道和傷感氣息。
這些無形的震顫,這些無從尋覓的呻吟,這種充斥于幽暗的窸窸窣窣,不像只是鳥兒翅膀抖動或唧唧咕咕,而像是幽魂試圖發出的哀怨與抗議。它們被流逝的時光和凝固的死亡堵住了嘴,但不折不撓,依舊竊竊私語,雙目在黑暗中圓睜,周旋於此,圍繞著外祖母嘀嘀咕咕。它們尚且被允許發出的聲線,比寂靜還要低沉,偶爾聽得一陣大笑,一陣竊喜,一陣憤慨或一陣驚懼,在黑暗中炸裂開來。
可以想象,這些陰鬱凄涼的聲息,棲居在錯綜的枝丫間,就像是歷史課本上那幅奧爾良派諷刺漫畫所呈現的皇室成員家族圖。在樹形家族圖上,每位皇室成員長著人臉卻帶著鳥身棲息枝頭。頭戴鑽石王冠,又配以可怕的鷹鉤鼻(或者說鳥嘴)。女性成員眼睛渾圓而空洞,終日在短面紗後面流淚不止。她們的眼皮烏青,與其說是打了眼影,不如說是因為歲月不饒人,而且上下打架,就像是爬行類動物打滿褶皺的眼皮在一動不動的眼珠上耷拉下來。她們深色反光的窄邊軟帽扎滿了鳥嘴般尖銳的羽毛。她們戴著鷹爪紋章,綴著暗色的珠寶,這些名叫黑琥珀的珠寶都讓人聯想到一種鳥的名字。她們打著緞帶,掛著狗鏈,遮蓋著脖子上的褶子。在我童年的記憶里,貴族頭銜是跟發黃蒼老的肉體、沙啞疲憊的嗓音分不開的。同樣,他們高貴的姓氏也是跟權威、鮮花、古城牆分不開的,聽上去野蠻而可笑。就好像某個愛開玩笑又任性可怕的神靈迫使遠方西哥特穿金盔鐵甲、配大刀重劍的征服者們,永遠只能靠烏木拐杖支撐著,由喬其紗包裹著,活在蒼老羸弱的軀殼裡。
在這寂靜中,時而聽見年邁的女傭步履蹣跚地穿過空蕩蕩的屋子,敲敲客廳的門,打開門,探出她美杜莎般的頭顱,憋著一股怒氣般地用粗啞的嗓音通報來客。來客的名字含有中古時期刺耳的輔音,諸如阿馬爾里克、維里約姆、古阿爾比亞,還搭配著諸如將軍夫人或侯爵夫人之類的頭銜。通報完,女傭就消失不見了,魚貫而入的人物都自帶閃耀的光暈,讓人聯想到日耳曼的男爵、鐵戟、義大利古城、梔子花之類的畫面。這一個個皮毛布料包裹著的人物,我們常常在溫泉療養地的花園裡看見他們,忙著喝草藥茶,試泥敷療法,解決血液循環問題。
來訪的女賓們一本正經地坐在豪華的扶手椅上,身後是鑲金大框油畫,畫面悲劇色彩濃重。儘管(或者說,正因為)她們看上去脆弱不堪卻又滑稽可笑,在我們這些孩童的眼中,她們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譬如這位萊克薩敘姨母,人稱櫻桃男爵夫人,年輕的時候可是美艷動人地出現在賽馬場上。因她青春時代強勢勇猛,或者更因她富可敵國,至今保留著一種我行我素的態度舉止,跟我外祖母或者她那些差不多都破了產的老姐妹形成了鮮明對比。她的名字對我來說混雜著好多意象,特別是她古怪滑稽的妝容:脂粉堆在起皺的臉上;口紅的顏色本該讓人聯想起鮮嫩的櫻桃,卻是抹在乾裂的嘴唇上,顯得十分可笑;那櫻桃色還混雜在其他艷俗的色彩中(綠色的上衣配以櫻桃色的袖子和窄邊軟帽),這讓我想起外祖母和母親第一次帶我去波城看賽馬,那兒的馬夫也是這樣穿紅戴綠。「窄邊軟帽」這個詞本身因其發音(連帶著她的妝容、她尖細的嗓音、她引以為豪的羽毛髮飾以及女騎士般的傳奇往事)讓我聯想到「瘋魔」這個形容詞。我覺得,「瘋魔」這個詞出其不意地給她籠罩了一層迷幻的光環。她的舉手投足,她那有點兒隨心所欲的言談舉止,可以說構成了一種特質。這種特質不僅符合她的財產地位,也符合她的年紀。因為如果像我查理舅舅那樣用「瘋魔」來形容一位年輕女士,總是含有鄙視或同情的意味。但是如果用來形容一位上了年紀的女人,在我眼中,反而是給她增添了一絲尊貴和神秘的味道,披上了威望的光環。在座的女賓都披著這樣一層光環,走出寂寞豪門的她們,多少有點兒怪異,多少有點兒不真實。大家都說她們將不久於人世,因而她們一方面威嚴肅穆,另一方面卻又弱不禁風,這種特質,連同她們怪異的妝容,都給她們披上一層神秘魔幻的色彩,半人半仙,超于自然,像是地下的判官或聖靈,掌握著通往常人到不了的空靈幻境的鑰匙。
這些老婦人倒也並不像乾屍木乃伊。跟我外祖母一樣,她們都圓滾滾、胖乎乎的,甚至有些過度肥胖。但她們鬆軟無力的肉體包裹在同樣軟塌塌的衣料里,行將就木,或者說已經毫無生氣了。(她們的聲音哀傷凄涼,面龐沮喪痛苦,頂著黑色的、發著暗光的珠寶和綴滿光鮮羽毛的軟帽,脖子上掛著亮晶晶的項鏈,手指上戴著亮閃閃的戒指。)整個人像極了她們吞咽的軟塌塌的甜膏。她們戴著的面紗也總是透著一種痛苦、憂傷而木訥的氣息。她們的嘴唇發青,嘴邊還掛著一點兒甜膏的粉末。有時候可以瞥見她們伸出粗糙的灰色舌頭快速一舔,可以說像是食蟲類動物鎮定而精準地伸出黏糊糊的舌頭,迅速咬住蒼蠅、螞蟻那樣的獵物。
我看到神父像一個有抓卷能力的器官似的跪在外祖母身邊。外祖母跪在禱告椅上,前臂支撐在深紅色的扶手上。我則跪在地毯上,盯著神父身上艷麗的祭袍。祭袍上用銅線?著花兒,被閃爍的燭光照得神秘而熾熱。外祖母在我旁邊,老態龍鍾的頭向前伸著,眼睛閉著。她儘力撐起耷拉的眼皮,半張開嘴,不雅地伸出疙疙瘩瘩的厚舌頭,像吃糖一般迅速地含住一塊白色的聖餅,面部皺縮,既像是受苦又像是享福。神父轉過身張開雙臂,我試圖看清祭袍前面的紋飾。可他又轉過背去了,我就又只能看到?著的玫瑰了。我知道滿屋的味道不是這些玫瑰散發出的。我繼續找尋著。水裡長著海芋之類的花兒。這些白色的花兒捲成一個個大喇叭,不那麼新鮮的花兒邊沿則有點兒發黃,捲曲起來,裂開一些小縫
這些花兒繁密茂盛,吐出毛茸茸的黃色花蕊,花蕊上滿是橘黃色的花粉。我之前觸摸過那些花粉,還留在手指上呢。但我聞到的氣味也不是這些花兒帶來的,因為那味道聞起來像是胡椒。客廳壁爐上的兩隻花瓶里也插滿了玫瑰花。兩個巨大的角也畫滿了花兒。瓷天鵝翹著尾巴浮遊在瓷浪花兒上。我看到浪花鑲著金邊,倒映著蠟燭跳動的火苗。我倒是看不見火苗本身,除了右邊的火苗偶爾沒被打開的書擋住。我看到書頁上畫著的玫瑰叢里有鑲金的大寫字母。後來,神父又轉過半個身子,打開胳膊。說是打開胳膊,實際上就是夾著雙肘,只有雙手連同上了漿的刺繡袖子里的前臂往兩邊打開。這讓我想起之前見過的三明治廣告人。這些人夾在兩塊板當中,板上畫著餐館的廣告,因此他們的雙臂只能抬到肚子的高度,看上去又短又僵硬,就像是布袋木偶一樣。玫瑰向當中攀爬,更確切地說,是兩株玫瑰樹交錯生長,交錯出帶刺的8字。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我摔倒在這樣的荊棘中,還擦傷了。外祖母嚇壞了,絮絮叨叨說家裡有一個朋友,只是在花園裡修修剪剪的時候給擦傷了,結果三天後就死於破傷風
斑斑血跡散布在祭袍上的刺繡十字架上,十字架被帶尖刺兒的深色小片葉子所環繞著。那些葉子相互纏繞起來,在紅心周邊圍繞成花環的樣子,然後沿著十字的橫杠分別向左和向右延伸,就像是我們稱作絨球薔薇或者茶樹玫瑰的花兒那樣順著藤架攀緣。無疑,有時候設計師為了賣個俏,心血來潮地讓花枝鑽出了棚架,蔓延到閃閃發光的祭袍淡紫色的底子上,我的目光所到之處,皆是深深淺淺、曲曲折折的反光褶皺。祭袍下方,細密的花紋描繪出一連串的驚濤拍岸。祭袍底部是一條金色的飾帶,下方露出一點兒神父的白色法衣。法衣下邊是神父穿著打蠟黑色皮鞋的雙腳,在地毯上踱著步。隨著他的腳步,我看到那些玫瑰花飾也跟著動起來,突然地向我轉過來。但我還是沒來得及看清祭袍正面十字架當中寫的是什麼。我只看到三四個也帶著尖刺兒的哥特式字母,大約是INRI,交錯的P和X,還有XPI?TO?這樣的希臘文字。上帝是用畫的魚代表的。神父很快就轉過身去了。有那麼一瞬間,我看到了其中一支蠟燭小小的燭火幾乎橫倒,無疑是神父轉身時的氣流所致。但很快燭火消失在祭袍上紫色的波浪紋、血跡和葉子之後了。又一瞬間,在繡花衣袖和床沿之間,我看到了,或者說是瞥見了枕頭上母親的臉。她的臉掩藏在斜搭的手臂、細木鑲花床頭板和右側床板柱所形成的三角形後面。床板柱的頂端像是一頂中式帽子,頂端是顆小小的烏木珠子,下面是桃花心木的圓錐,圓錐底邊烏木和桃花心木層層相間。她打開的手與那顆烏木珠子齊平,手下面白色花邊枕頭上突出一張瘦削如刀片的臉。正面瞧過去,那鼻子亦如刀片一般。鼻子上邊兩側是烏黑髮亮的眼睛。一瞬間,一切又歸於原位。神父又一次走向那本書時,她的臉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黯淡的丁香花色的波浪條紋從左湧向右邊。隨後我又看到了他們的臉正對著我。血滴。耶穌之血,他說。真是傳奇。那些血滴灑落在祭袍上淡色的花朵上,花朵沿著花枝,隨著我的目光,升至十字架、皇冠、花心,直至他頭頂灰色的月狀圓片上。所有人都問我要多久能走去然後我又見不到她了。他突然垂下了頭,就像掉了腦袋一樣。我看不到他,他似乎沉浸在某種神秘的使命中了(或許他正像那位主教、那位殉教者一樣,雙手抱著鮮血淋漓的她奔跑,而她說,噢,這種情況下,跑十米還是五十米還有區別嗎?只有第一步才是最難的),而在他的左肩上方,我看到了她命人放大的畫像,掛在她床右側與床齊平的牆上。如此,她只需略略側過頭就能瞻仰。畫像上,他有著烏黑的短髯,黑得發藍的眼睛,濃密的眉毛,中分的黑髮,帶著一種堅定的態度,無憂無慮又略帶嘲諷的神色。這幅半身像畫到肩章以下,環繞著一圈模糊的光暈,背景色是由烏黑至潔白的漸變色,顯得他如同高懸空中俯視世間。這幅畫像跟其他畫像一樣,光暈環繞,花果擁簇,如聖人似的,捲髮絲滑,笑容堅定,略顯嘲諷,又恆久樂觀,超越生死。他穿著高雅時髦的細翻領黑色短上衣,留著瀟洒的淺褐色鬍鬚,眼睛由彩釉繪成,應該是二十年前她眼中的樣子。這飄然神聖的形象,在他們漫長無盡的婚約期間,想必是始終浮現在她腦海中、不可磨滅的。她與他曾度過一段短暫的歡樂時光,她曾真切地擁有過他,而他們的婚約卻預示著從今往後,等待她的只是這個輕柔模糊、遙不可及的影像,她擁有的只是一個既熾烈又平靜的信念,這個信念便是他存在於天涯海角的某一處,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