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閩台南音口述史 ISBN:9787533495411 出版社:福建教育 著編譯者:曾憲林 叢書名:閩台南音文化叢書 頁數:3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0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閩台南音口述史》針對兩岸南音人的各自特殊經歷,透過兩地具體的南音人口述自己的學習經歷、活動情況等等來深入了解閩台南音曲唱、創作與傳習方面的歷史發展,從而達到比較閩台南音的差異,以利於為今後的兩岸南音的融合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作者簡介 曾憲林,1974年出生於漳浦縣,福建省藝術研究院音樂舞蹈室主任、助理研究員,兼任《福建藝術》音樂編輯。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民間音樂、宗教與民俗儀式音樂,專著《南音「譜」的曲調研究》,為《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國家自籌項目;撰寫論文20餘篇,分別發表于《人民音樂》、《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瀋陽音樂學院學報》、《音樂創作》、《戲曲研究》等學術期刊。目錄 緒論一、何謂口述史 二、閩台口述史淵源及其在閩台南音口述史研究中的運用 三、閩台南音口述史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泉廈地區南音演唱藝術口述史料 第一節 泉州地區南音演唱藝術的口述與啟示 一、黃淑英:南音傳統演唱用真聲 二、蘇詩詠:簫弦法就是唱功唱法 三、李白燕:聲線、厚度、韻味、咬字 四、庄麗芬:韻睏不壞,聲音唱出來 五、周成在:先有韻味,後學方法 六、林婉如:唱柔軟,有力度,難在背譜 第二節 廈門地區南音演唱藝術的口述與啟示 一、齊玲玲:打拍一定要打出聲,要打得別人能聽到 二、王秀怡:春秋祭 三、張麗娜:南音唱曲,一師一法 四、王安娜:模仿、味道、力度 第二章 泉廈地區南音傳承與創作口述史料 第一節 泉州地區南音傳承創作的口述與啟示 一、陳天波:致力於繼承與發展南音事業 二、羅成宗:以前教館的南音先生必須很飽腹 三、王大浩:傳統要純正,創新要大? 四、吳璟瑜:三種創作觀念 五、陳練:同台拼館與對台拼館 第二節 廈門地區南音傳承創作的口述與啟示 一、紀經畝:南音創作應「新瓶裝新酒」 二、曾小咪:傳承紀老遺志 三、吳世安:南音創作需傳統套曲技法,也需反映時代發展 四、江松明:有依據的旋律寫作規則 第三章 台灣地區南音演唱與傳承口述史料 第一節 台灣地區南音演唱與傳承的口述與啟示 一、呂錘寬:好藝術與好腹內 二、台灣弦友:南音傳承的不同經驗 三、南音耆老:憶先賢演唱與傳承 第二節 台灣地區南音與南音戲的口述與啟示 一、黃美悅:高甲戲班經歷與感悟 二、陳廷全:南管新錦珠由來 三、周逸昌:閩台南音與梨園戲的觀察 四、吳素霞:南音戲十三金釵 第四章 閩台人南音傳承與創作口述史料 第一節 卓聖翔:我的南音傳承與創作經驗 一、南音藝術養成 二、南音傳承經歷 三、南音創作經驗 四、卓聖翔口述的啟示 第二節 王心心:應該重新界定南音傳統與創新的關係 一、南音跨界作品及其創作觀念 二、傳統唱法與現代唱法的不同塑造 三、南音傳承與發展關係 四、「文革」期間的南音創作 五、王心心口述的啟示 第五章 閩台南音演唱、傳承與創作口述的歷史反思 第一節 閩台南音演唱藝術口述的歷史反思 一、閩台南音演唱藝術的文化樣貌 二、閩台南音演唱藝術的歷史發展 三、閩台南音演唱藝術革新與循舊並存發展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 閩台南音傳承口述的歷史反思 一、閩台南音傳承的歷史變遷 二、文化自覺在閩台南音傳承歷史變遷中的表現 三、「文革」期間泉廈南音傳承的文化自覺 四、文化自覺促進閩台南音傳承的層次分離 第三節 閩台南音創作口述的歷史反思 一、閩台南音創作的個性化實踐與歷史反思 二、閩台南音樂舞與樂舞劇創作的源頭與流變 三、應當追求南音傳統與現代創新的共存共生 四、建構閩台南音創作人才培養體系 結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