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爺爺的爺爺哪裡來 賈蘭坡 97875387714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時代文藝
NT$2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爺爺的爺爺哪裡來
ISBN:9787538771404
出版社:時代文藝
著編譯者:賈蘭坡
頁數:18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12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賈蘭坡一生寫過無數著作,成果豐碩,出版的書籍達到了四百多篇(部),對於科普創作,他有著獨特的熱情。為了向青少年更好地傳播介紹「人類起源學」的基礎知識,更快、更好地培養和提高青少年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讓同學們從小就能夠在科學這一領域一展身手,賈蘭坡創作了這些文章。
本書所收文章,為讀者解析了古人類的演化過程和人類的起源問題,同時也講述了賈蘭坡從小到大的一生,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豐富多彩而又跌宕起伏,令人驚嘆不已。可以說,一次偶然造就了他格外不凡的一生。

內容簡介
《爺爺的爺爺從哪裡來》是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創作的一部科普讀物。本書分為「爺爺的爺爺哪裡來」「悠長的歲月」兩大部分,書中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向讀者娓娓道來一個個研究中國古人類歷史的小故事,回答了「我們是從哪裡來的」這一有關人類起源的大命題。本書圖文並茂,還設置了多種類型的插件,其中包括小學階段常見的說明方法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普知識,解答了學生心中的好奇和困惑,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本書採用批註與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對作品的情節線索、關鍵情節點、歷史背景知識、文學特色等進行了詳盡批註,提供了詳細的閱讀指導,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本書還節選了《悠長的歲月》。

作者簡介
賈蘭坡(1908-2001),河北玉田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考古學、第四紀地質學家。1929年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他沒有大學文憑,但是卻攀登上了科學殿堂的頂端。
他因發現「北京人」遺址的貢獻巨大而被後世尊稱為「北京人之父」。他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孜孜不倦地從事研究和著述,發表論著已超過400餘篇,為中國的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和考古工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目錄
精讀批讀
爺爺的爺爺哪裡來
一、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
二、「人類起源」科學來之不易
三、北京人頭蓋骨
四、北京人頭蓋骨丟失之謎
五、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嗎?——一場四年之久的爭論
六、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類化石
七、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
八、人類使用工具也是人類起源的證據
九、人類誕生在地球歷史上的位置
十、21世紀古人類學者的三大課題
十一、保護北京人遺址
悠長的歲月(節選)
我的童年
斷斷續續的學校生活
考上練習生
初到周口店
狗骨架和兩本書
難忘的升級考試
學會「四條腿走路」
刻在心間的名字
主持周口店發掘
發現了三個頭蓋骨
升為技士
周口店日寇大開殺戒
進修解剖學
南下受阻
「北京人」失蹤
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
「偷」出「北京人」遺址圖
重振周口店
發現了丁村遺址
尋找比「北京人」更早的人
讀後感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活動設計
參考答案

精彩書摘
一、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由於科學的落後,人們得不到正確的認識,說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創論」。「神創論」在世界上流傳很廣,東、西方都有這樣的神話故事傳播。
在中國廣為流傳的神話是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摶土造人。古人認為,世界上最初沒有萬物,後來出現了盤古氏,他用斧頭劈開了天地,天一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盤古氏也一天天跟著長大。萬年之後,成了天高不可測、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盤古氏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支撐著天與地。他死後化成了太陽、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出現了,只是世界上還沒有人。這時女媧出現了,她取土和水,摶成泥,捏成人,從此世上就有了人。
在國外的神話中,也有相似的故事。埃及的傳說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而成的,並與女神赫脫一起給了這些泥人生命。在希臘的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動物和人,又從天上偷來火種交給了人類,並教會了人類生存技能。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神話傳說被宗教利用,西方有「上帝造人」說。
不管是女媧摶土造人也好,還是上帝造人也好,這些神話傳說都並非出於偶然,而是人們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由於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創論」。
我小時候是在農村度過的,逮蟈蟈、掏蛐蛐、捉鳥、拍黃土蓋房是我們那個時代兒童最普遍的遊戲。每逢我玩后回家,母親都要為我沖洗,有時一天兩三遍。母親邊搓邊嘮叨:「要不怎麼說人是用土捏的呢!無論怎麼搓,都能搓下泥來。」我6歲時到離我家不遠的外祖母家讀私塾,也常聽老師和外祖母這樣說。可見「人是泥捏的」的傳說流傳得多廣、多深了。
何時出現的傳說,不得而知,想來是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與「神創論」唱反調的還得說是中國的學者。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春秋時代(我國歷史上一個時代名稱,前770—前476)的管仲(?—前645)在《管子·水地篇》上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說:水是萬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來自水。他的這句話說出了生命的起源。
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對自然現象、神話傳說,在詩歌《天問》中,一口氣提出了100多個問題。對女媧摶土造人也提出了質疑:「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說,女媧氏既然也有身體,又是誰造的呢?
最使人驚奇的是,山東省微山縣出土的東漢時期的「魚、猿、人」的石刻畫(現藏於曲阜孔廟),原石橫長1 86米,縱高0 85米,作者不知是誰。在原石的左半部,從右向左並排著魚、猿、人的刻像,讓人看了之後,很自然地會想到「從魚到人」的進化過程。
18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喬治·布豐雖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誕生於海洋,以後才發展到了陸地——生物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會發生變化的科學論證,但是並沒有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係。
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係並發表論著的是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發表的《從魚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構造與猿、猴等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相比較,把我們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魚類。在當時,由於獲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過程中缺少的環節太多,有人認為他的說法不充分,甚至指責他的某些看法是錯誤的。把從魚演化到人的一枝一節都串聯起來,談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經過了多少時間嗎?魚類的出現,從地質時代的泥盆紀起,到現在已有3 7億年了,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呀!
P1-4

前言/序言
盡享讀書的快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
准(2022年版)》(以下
簡稱「課程標準」)堅持目標
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
,細化育人要求,著力提升
學生的核心素養。「多讀書
、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
書」,是「課程標準」中的課
程理念所明確倡導的指導性
內容。
為了真正落實這一指導
性內容,小學語文教材對學
生的課外閱讀給予了前所未
有的重視,設置了多種形式
的指導閱讀的內容板塊,並
且與課內閱讀相互照應,激
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
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
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提供了框
架和支撐。
為了實踐「課程標準」的
新理念,讓學生們通過課外
閱讀更好地提升核心素養,
我們精心編寫了這套書。本
套書依據不同的文學體裁,
設置不同類型的閱讀批註,
從詞句錘鍊、修辭手法、故
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寓
意等角度全面解讀作品,幫
助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注重
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同時,本套書依據「課程
標準」中核心素養的理念,
針對不同學段,結合閱讀內
容,編寫了豐富多樣的「核
心素養活動設計」,低年級
讀物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識圖
、讀目錄,猜測書中的故事
情節,了解整本書的基本內
容和主要人物,掌握獲取閱
讀信息的基本路徑,進一步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中年
級讀物注重引導學生了解童
話、寓言、神話、科普著作
等不同文體的特徵,通過摘
抄、批註等形式積累詞語,
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
象等;高年級讀物通過帶領
學生閱讀中外民間故事、小
說等,引導學生了解中外文
化,學會欣賞跌宕起伏的情
第一節、理解作品思想等。這些
多樣的「核心素養活動設計」
,意在強化閱讀方法,增強
閱讀能力,促進深入思考,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閱讀的
樂趣。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
書。相信這套書一定會幫助
學生在閱讀中盡享讀書的快
樂。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
研究院副院長、語文特級教
師 宋浩志
2023年3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