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講述一段塵封已久卻影響世界的往事。 書中涉及一個「二戰」時期最出色的安全區,以及一位博愛、睿智、奉獻的「難民之父」。 通過本書,讀者將了解到饒家駒這位被遺忘的英雄的故事,感受他的偉大精神與貢獻。內容簡介
法國人饒家駒(1878—1946)因在抗戰時期的上海建立了南市安全區,成為中國人民的患難之交。 1937年11月,饒家駒以他的博愛、堅韌、獨創、才華、責任心,在上海城隍廟周邊創立戰時救護平民的難民安全區——饒家駒區,並延續至1940年6月,保護了30萬中國難民;其間又在漢口等地設立安全區,救援中國難民數十萬人,貢獻卓著。1940年回國后,饒家駒繼續從事難民救濟,「二戰」結束后,還赴德國柏林救濟曾是敵國的德國的民眾。其堪稱偉大的國際人道主義者、中法友好的象徵及法德和解的先行者。由他首創的安全區模式直接促成了戰後修訂《日內瓦公約》並加入戰時平民保護的相關條款,其影響深遠但是知者寥寥。 本書以檔案、報刊、圖片、影像、口述資料等為依據,講述了饒家駒的生平,尤其是其來到上海后的經歷,全面分析了上海南市安全區的緣起、管理與運作、推廣與影響,並且從衣食住行、醫療衛生、讀書教育、自救與經濟等方面生動還原了當時難民安全區的生活圖景,體現了饒家駒的人道主義精神、對中國難民的無私奉獻以及對和平的不懈追求。作者簡介
王海鷗,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畢業,在校期間,在蘇智良教授指導下,從事抗戰時期上海難民區歷史調查與研究,發表《南市難民區相關地點考證》、《饒家駒:偉大的「難民之父」》、《「難民之父」饒家駒》、《饒家駒與難民區相關問題再探討》(第二作者)等論文。目錄
引子:饒家駒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