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通過梳理蘇聯崩潰的基本事實和歷史過程,探尋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又為何會發生。這裏所說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指的是以蘇聯解體或蘇聯崩潰為標誌的社會制度轉型,即從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制度轉向以私有製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作者認為,蘇聯社會主義實踐遭受挫折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及領導集團喪失了共產主義信念,完全否認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在內心推崇和服膺資本主義制度,追求個人的無限財富,主動實施了改變社會制度的所謂改革,並利用掌握的輿論陣地、黨的組織和其他國家機器,強力推行「新思維」,在缺少對最高權力有效監督、制約的條件下,短時間內摧毀了龐大的蘇聯體制。作者簡介
路愛國,1949年出生於山東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197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系蘇聯經濟專業,獲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長期關注社會發展與轉型問題。主要著述有,專著: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since 1840,Macmillan,1999(《1840年以來的中國與全球經濟》,麥克米蘭出版社,1999年)、《社會發展與轉型》(社科文獻出版社,2016年);編著:《鄧小平理論與世紀之交的中國國際戰略》(滕藤主編,戎殿新、王金存、路愛國副主編,人民出版社,2001年)、Pover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ll-Being in A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edited by Aiguo Luand Manuel F Montes,Palgrave,2002(路愛國、曼紐艾爾·F 蒙特斯主編:《亞洲轉型過程中的貧困、收入分配和人民福利》,帕爾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全球化與中國:理論與發展趨勢》(王洛林主編,余永定、路愛國、高海紅執行主編,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以及學術文章和譯作等。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