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編戶齊民-朝鮮近世的戶籍文書 ISBN:9787522838489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朱玫 叢書名:新經濟史叢書 頁數:26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0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社會,戶籍是統治者進行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最基本手段。通過戶籍這一具體形式,實現對編戶齊民的控制,確立其統治基礎,不僅為中國歷代王朝所延續,同時被具有中央集權國家形態甚至其他政權形態的周邊地區所接受。東亞歷史上朝鮮、日本等漢字圈國家,都曾深受中國戶籍制度的影響。同時它們也結合自身的統治需要,與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編造出不同形態和功用的戶籍,形成了不同的特點。戶籍可以說是理解東亞不同地區統治體制共性與多樣性的典型文書。在研究東亞傳統政治與社會結構時,戶籍制度是最基礎的制度。 本書的出發點,就是探討編戶齊民在朝鮮傳統社會的形成與落地過程,檢討戶籍制度在朝鮮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中的歷史地位。編戶齊民在朝鮮的落地,不能簡單歸納為「接受」問題,本書希望勾勒的落地過程既包含朝鮮社會自身歷史脈絡里形成的編戶齊民機制,同時注意到其在朝鮮社會的內在化與更新改造的過程。作者簡介 朱玫 浙江杭州蕭山人,2015年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系博士畢業,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暨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亞洲史研究》主編、《歷史與現實》海外編委、《共存的人間學》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朝鮮時代社會經濟史、東亞史,出版專著《朝鮮後期親族秩序研究》、譯著《兩班:朝鮮王朝的特權階層》,在中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海外韓國學資助項目等。目錄 緒論第一章 戶籍入譜:高麗時期戶籍文書的諸形態及其社會意義 第一節 定為「國制」 第二節 戶籍文書的保存形態 第三節 文書格式與內容分析 第四節 戶籍何以載入族譜 小結 第二章 高麗與元、明戶籍的比較——以登載事項為中心 第一節 元、明戶籍舉例 第二節 高麗與元、明戶籍登載事項的差異及其原因 小結 第三章 治國之急務:朝鮮前期的戶籍制整頓 第一節 高麗、朝鮮的換代與戶籍改革論議 第二節 「大典之法」中的戶籍制度 第三節 朝鮮前期戶籍制整頓的意義 小結 第四章 朝鮮王朝的戶籍攢造及其遺存文書 第一節 攢造過程及文書類型 第二節 戶籍遺存文書概觀 第三節 文書著錄格式與內容分析 小結 第五章 朝鮮時期鄉村基層建置之演變——以面里製為中心 第一節 朝鮮前期面里建置的方向及實行效果 第二節 鄉里與鄉官:17世紀鄉政論的出現 第三節 面里制的設計內容 第四節 面里制與鄉村基層建置的演變:基於丹城縣戶籍、邑志的考察 第五節 從郡縣到面里:戶政運作單位的下移 小結 第六章 17世紀基層組織「五家統」的內容設計與推行 第一節 五家統確立以前的基層組織諸方案 第二節 鄰保制:17世紀的五家統之制及其原型 第三節 《五家統事目》的內容設計與鄉村治理 第四節 家座次序抑或身分高低?戶籍編製中五家作統原則的推行與困境 小結 第七章 戶籍大帳的職役登記 第一節 職役是身分嗎?「朝鮮後期身分變動論」 第二節 職役的基本含義 第三節 《慶尚道丹城縣戊午式年戶籍大帳》所見職役的分類 第四節 對職役數字的解讀 小結 第八章 從「邦典之議」到「牧民之譜」:18∼19世紀的家座冊與基層戶政運作 第一節 牧民書中的家座冊與家座法 第二節 《牧民心書》關於家座冊的設計 第三節 家座冊與基層戶政運作 第四節 家座冊實物及其書式複原 第五節 家座冊性質再議 小結 第九章 朝鮮王朝的「號牌」與人丁管理 第一節 號牌的淵源 第二節 號牌的功用及號牌制設廢 第三節 職役、身分與號牌:基於形制和內容的分析 第四節 試論牌類文書在朝鮮與元、明的流變 小結 結語 一 中朝近世戶籍文書演進路徑之比較 二 朝鮮王朝與明朝的戶籍登記體系和基層組織 三 戶籍大帳與黃冊的「戶」 四 戶籍與東亞傳統社會結構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