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開放互聯的網絡空間為全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機遇。與此同時,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等安全威脅也如影隨形,成為各國國家安全的「心腹大患」。本書聚焦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法律制度,以前瞻性視角梳理其從1999年起步至今的探索發展、快速推進與曲折前行歷程,深度剖析現行制度「務虛」大於「務實」的困境——合作規則模糊、執行機制缺失,以及合作模式之爭、談判範疇爭議、網絡主權作為基本規制的適用分歧。 書中抽絲剝繭,揭示這些難題背後的深層根源:各國利益訴求的博弈、主權與人權理念的認知差異,以及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的懸殊差距。更突破性地以網絡主權理論、防禦性現實主義安全理論為基石,提出把握網絡空間雙重屬性、推動公私協同共治、拓展國際法規範、優化跨境司法協助等多元完善路徑。 作為全球網絡安全治理的重要參与者,中國應如何破局?本書給出答案:辯證承擔大國責任,提升制度方案供給能力,助力本土機構深度參与國際決策,在開放共享與風險可控間尋求動態平衡,為構建公平、有序的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法律制度注入中國智慧與力量。作者簡介
林婧,福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台灣東吳大學訪問學者。現任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涉台司法交流研究福州分中心特邀諮詢員,福建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福建省法學會行為法學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企業法律諮詢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國際法、網絡安全、數字經濟、數據治理、環境保護。目前在CSSCI來源期刊上共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其中3篇分別被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法學》《農業經濟研究》以及《社會科學文摘》轉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法律制度研究」與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信息自由與信息主權的國際法協調研究」;參与《福建省海洋經濟促進條例》起草等立法項目8項。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