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權的救濟-多維視角與規則適用 劉海安 姬蕾蕾 許素敏 978720819529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77
商品編號: 978720819529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個人信息權的救濟-多維視角與規則適用
ISBN:9787208195295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劉海安 姬蕾蕾 許素敏
頁數:24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9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全面地研究個人信息權救濟的理論基礎與具體規則。從侵權法、合同法、繼承法等諸多角度探討個人信息權的救濟,豐富了個人信息權救濟的研究視角。通過對已公開個人信息、死者個人信息、敏感個人信息等不同類型個人信息的深度分析,解讀不同場景下的個人信息權救濟規則。詳細研究個人信息侵權救濟規則的具體適用,涵蓋歸責原則、責任成立、責任承擔等各方面內容,形成清晰的邏輯鏈條。重點討論數字社會背景下個人信息侵權損害的具體類型、認定標準以及個人信息侵權損害賠償規則。本書不僅從宏觀層面體現個人信息權與傳統人格權的侵權責任理論差異,也從微觀層面闡釋個人信息侵權救濟規則的具體適用。

作者簡介

彭誠信,男,1973年生,山東省嘉祥縣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商法學科帶頭人。1994年起任教於吉林大學法學院,2004年任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至2010年任寧波大學「甬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吉林大學法學學士(1994)、民法學碩士(1998,師從崔建遠教授)、法理學博士(2002,師從張文顯教授),英國牛津大學法律系博士后研究(2003 10—2004 10,師從J W Har-ris教授)。曾在倫敦大學經濟學院(LSE)(2000 9—2001 9,師從J E Penner教授)、啥佛大學法學院(2014 8—2015 9,合作教授為Henry Smittl)做研究學者,在日本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任教(2003 8—2004 3)以及在台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2010 11—2011 2)做訪問教授。 代表性作品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現代權利理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從法律原則到個案規範——阿列克西原則理論的民法應用》(《法學研究》2014年第4期)、《善意取得台同效力的立法解析與邏輯證成》(《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等。

目錄


一、個人信息權救濟的多維視角
個人信息侵權損害救濟的實證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實證分析:個人信息侵權損害救濟的特徵
三、理論困境:個人信息侵權救濟面臨的問題
四、法律應對:個人信息侵權損害救濟的完善
五、結語
個人信息保護糾紛的司法實踐觀察
——基於全國法院142份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一、實證考察:個人信息保護糾紛的審理樣態
二、問題分析:個人信息保護糾紛的審理難點
三、出路探尋:個人信息保護糾紛審理的優化建議
四、結語
死者個人信息權救濟可能性研究
一、實踐案例
二、虛擬財產法律性質的爭議
三、虛擬財產的繼承
四、個人數據保護與虛擬財產繼承
五、死者個人信息保護中的近親屬權利
六、實踐案例處理思路
算法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路徑探析
——「算法禁令」和「適齡設計」
一、算法規制是數字社會應有之義
二、「算法禁令」法理基礎與具體構造
三、「算法」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規範路徑
四、算法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特殊救濟路徑
二、多元場景中的個人信息權救濟
論生成式人工智能訓練場景中公開個人信息的處理規則
一、人工智能訓練場景中公開個人信息的處理特徵及規則困局
二、「合理範圍處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訓練場景中的適用
三、「個人明確拒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訓練場景中的適用
四、結語
已公開個人信息的侵權問題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已公開個人信息侵權認定現存問題
三、已公開個人信息侵權認定困境的成因分析
四、已公開個人信息侵權法律適用的完善建議
五、結語
敏感個人信息的侵權保護路徑研究
一、引言
二、敏感個人信息的內容界定
三、敏感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現狀及困境
四、敏感個人信息的侵權救濟方式
五、結語
論處理者的個人信息侵權風險預防責任
一、個人信息侵權「風險」界定
二、處理者承擔個人信息侵權風險責任的法理基礎
三、處理者承擔個人信息侵權風險責任的具體標準
四、結語
個人信息刪除權及其救濟機制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二、個人信息刪除權的權利性質
三、個人信息刪除權內涵界定
四、個人信息刪除權適用範圍
五、個人信息刪除權救濟機制分析與構建
六、結語
三、個人信息侵權救濟規則的具體適用
個人信息侵權中「違法性」的教義學構造
一、個人信息侵權的新型損害樣態及救濟難題
二、個人信息的概念釐清與權益定性
三、個人信息侵權中違法性的認定模式及展開
四、結語
論個人信息侵權風險性損害的認定
一、個人信息侵權風險性損害的認定必要性
二、個人信息侵權風險性損害認定的困境
三、個人信息侵權風險性損害可賠類型的認定
四、個人信息侵權風險性損害的賠償額認定
五、結語
個人信息權益侵害認定的進退之間
——漫談個人信息權益保護和用戶體驗的關係
一、問題的提出
二、個人信息權益侵害的剖析:侵害的不確定性
三、個人信息權益侵害認定中歸責原則的進退選擇
四、個人信息權益侵害認定的方案展開
五、結語
論個人信息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
一、個人信息侵權中損害賠償適用的困境
二、個人信息侵權中損害認定標準的重塑
三、個人信息侵權中財產損失賠償數額的確定標準
四、個人信息侵權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計算規則
五、結語
個人信息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困境與破解思路
一、個人信息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困境
二、個人信息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可以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9條
三、個人信息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應淡化「嚴重精神損害」程度要件
四、結語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