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宏觀視角入手,探討中國死刑案件權威結構之形成與利弊,為中國死刑程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從中國死刑政策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兩個宏觀的趨勢:一是死刑決定權逐漸從地方向中央轉移;二是死刑決定權從行政系統剝離,向司法機關轉移。微觀上看,中國的死刑程序體系中存在一種上行的權威,審級越高,權威越大,整個程序控制體系的重心也經由第二審程序、死刑複核程序上行至最高法院,在死刑案件中形成了一種高度「集中」的權威結構。在目前保留死刑的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死刑案件的權威結構均以「分化」為特徵。以美國為例,死刑權威既有水平方向上的分化,也有垂直方向上分化。鑒於「集中式」權威結構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並借鑒西方當代和中世紀的制度經驗,改造中國死刑案件權威結構的關鍵詞應該是死刑案件中權威的「分化」。首先應當實現死刑案件權威的垂直分化;其次,死刑案件中也應當進行水平方向的權威分化,引入必要的責任分擔和轉移機制。作者簡介
李雪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領域: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側重協商性司法、量刑程序、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研究。先後在《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北大法律評論》《公安內參》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雙一流」建設專項項目,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課題多項。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