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庭審敘事進行的探討,尤其是在庭審過程中,敘述者如何通過使用認知手段達到庭審敘事的有效性以及怎樣從認知角度解讀庭審敘事的策略。理論形成於實踐,也服務於實踐,本研究是從認知語言學、法學和敘事學三個學科相關理論結合司法實踐的綜合運用,也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理論的發展有所裨益,並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和效益。作者簡介
余素青,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主要研究興趣為普通語言學、法律語言學和敘事學;2009年在英國伯明翰的阿斯頓大學「法律語言學研究中心」進修半年,師從國際法律語言學協會首屆會長Malcom Coulthard教授:兼任中國法律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為校級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方向)」帶頭人;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學研究項目3項(其中一項為重點項目),校級科學研究項目1項;先後在《外國語》《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當代修辭學》《江西社會科學》《外國語文》等雜誌發表論文30多篇;主編的教材《大學英語教程:讀寫譯》(政法類院校版)(1~4冊)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開設的課程有「語言學(英語)」「法制與新聞(雙語)」「法律語言學」等。負責正文第五章至第九章以及「致謝」「補充書目」「統計方法附錄」「關於本書作者」等的翻譯工作。目錄
1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