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理論框架下的庭審敘事 余素青等 978730135562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30135562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認知理論框架下的庭審敘事
ISBN:9787301355626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余素青等
頁數:3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97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庭審敘事進行的探討,尤其是在庭審過程中,敘述者如何通過使用認知手段達到庭審敘事的有效性以及怎樣從認知角度解讀庭審敘事的策略。理論形成於實踐,也服務於實踐,本研究是從認知語言學、法學和敘事學三個學科相關理論結合司法實踐的綜合運用,也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理論的發展有所裨益,並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和效益。

作者簡介

余素青,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主要研究興趣為普通語言學、法律語言學和敘事學;2009年在英國伯明翰的阿斯頓大學「法律語言學研究中心」進修半年,師從國際法律語言學協會首屆會長Malcom Coulthard教授:兼任中國法律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為校級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方向)」帶頭人;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學研究項目3項(其中一項為重點項目),校級科學研究項目1項;先後在《外國語》《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當代修辭學》《江西社會科學》《外國語文》等雜誌發表論文30多篇;主編的教材《大學英語教程:讀寫譯》(政法類院校版)(1~4冊)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開設的課程有「語言學(英語)」「法制與新聞(雙語)」「法律語言學」等。負責正文第五章至第九章以及「致謝」「補充書目」「統計方法附錄」「關於本書作者」等的翻譯工作。

目錄

1 緒論
1 1 研究意義
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 3 研究目標
1 4 研究內容及重點難點
1 5 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 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7 前期相關研究成果——從靜態轉向動態
1 8 研究所使用的語料
2 庭審敘事及其認知研究綜述
2 1 庭審敘事及相關概念
2 2 國內庭審敘事研究綜述
2 3 國外庭審敘事研究綜述
2 4 國內外庭審敘事研究的特點
3 研究的理論基礎
3 1 認知語言學理論基礎
3 2 敘事學理論基礎
3 3 本研究的法學理論基礎
4 庭審敘事狀況調查
4 1 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情況
4 2 庭審各言語角色的敘事構建對言語效果的影響程度調查
4 3 法官裁判事實構建過程中受當事人敘事的影響程度調查
4 4 庭審判決書中的敘事構建可接受性狀況調查
5 敘述者在庭審中的語境認知
5 1 庭審敘事中的語境
5 2 庭審敘事中多角色交叉互動的庭審規則制約
5 3 庭審話語的制度性語境認知
5 4 庭審敘事中動態語境的有效構建和認知
6 敘事者的庭審敘事視角選擇
6 1 敘述者視角
6 2 受敘者視角
7 庭審多層級敘事結構中敘事連貫的認知框架構建
7 1 庭審敘事的形式
7 2 庭審敘事的層級結構和特徵
7 3 庭審敘事連貫的認知框架構建
8 達到庭審敘事有效性的認知手段
8 1 敘事手段的合理應用
8 2 敘事視角的選擇
8 3 敘事的完整性
8 4 敘事中的法律法規相關性
8 5 敘事的說服功能
9 從認知角度解讀庭審敘事策略
9 1 修辭性敘事的應用及其解讀
9 2 通過敘述構建意義的應用與解讀
9 3 消減敘事的類別及其解讀
9 4 虛假訴訟的識別
10 餘論
附錄一 刑事法官調查問卷表及數據統計
附錄二 檢察官調查問卷表及數據統計
附錄三 律師調查問卷表及數據統計
附錄四 民事法官調查問卷表
附錄五 刑事案件語料
附錄六 民事案件語料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