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志生,西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務部部長。2000年,獲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學士學位;2003年,獲華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碩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決策科學與工程系統專業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等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等課題多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獲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中國金融博物館「第四屆青年金融學者」獎。研究成果獲湖北省委決策支持工作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金融國際年會優秀論文獎、中國金融工程學年會優秀論文獎。 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微觀結構、行為金融、公司金融等。
目錄 第一部分 總論
第一章 金融宏觀調控助力經濟回升向好
一、金融強國建設要求金融宏觀調控做出相應轉變
(一)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二)優化資金供給結構
(三)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五)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六)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二、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與國內不同步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
(一)多數經濟體仍受困於通貨膨脹
(二)國際金融體系穩中有憂
三、中國金融宏觀調控助力經濟恢複發展
(一)持續推進金融市場制度建設
(二)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三)果斷處置重點領域風險
(四)繼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
(五)精準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四、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
(一)金融狀況持續寬鬆
(二)融資規模平穩增長
(三)信貸政策結構引導效果明顯
五、金融宏觀調控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一)金融宏觀調控面臨的挑戰
(二)未來金融宏觀調控的重點
第二章 金融機構精準轉型做優做強
一、新形勢下金融機構積極轉型發展
(一)提質增效:銀行業金融機構重塑功能觀
(二)回歸本源:保險業金融機構快速發展
(三)聚焦主業:證券業金融機構特色化轉型發展
二、金融機構高質量轉型尚有不足
(一)資產負債升級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亟待結構式轉型
(二)保障功能不夠全面:保險業金融機構面臨盈利和合規的內涵式轉型
(三)優化整合併購重組:證券業機構亟需機制體制的系統性轉型
三、金融機構探索高質量轉型之路
(一)構建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涵式發展新模式
(二)激發保險業金融機構發展新動能
(三)培育業務能力國際一流證券業金融機構
第三章 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夯實金融強國基礎
一、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邏輯和價值取向調整
(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邏輯
(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
二、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市場特徵與困局
(一)資本市場發展及其特徵
(二)資本市場發展的困局
三、中國資本市場結構和功能的完善
(一)完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
(二)優化投資者結構體系
(三)健全投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
(四)完善資本市場內部穩定機制,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
(五)完善金融基礎設施與人才隊伍建設
第四章 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一、中國金融國際化穩健前行
(一)國際收支為「一順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
(二)國際投資頭寸規模、結構動態優化
第二部分 策論
附錄 2023年中國金融發展大事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