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研究.乙巳春 9787569732306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23
商品編號: 978756973230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慶文化研究.乙巳春
ISBN:9787569732306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
頁數:17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重慶文化研究 乙巳春》是一部聚焦重慶文化發展與研究的學術著作,涵蓋了政策研究、文化生態、文藝評論、基礎研究、巴渝文化、人物風采、文化記憶及藝文空間等多個領域。全書通過多維度的探討,展現了重慶在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中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在政策研究方面,書中重點分析了”十五五”時期重慶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發展思路,探討了如何通過高質量發展與深度融合發展,形成文旅新質生產力,助力重慶在西部乃至全國範圍內實現文化與旅遊的領先地位。
文化生態部分則通過田野調查和地名文化研究,深入挖掘了渝東南武陵山區土家族傳統飲食文化以及渝南黔北地名的命名特點,展現了重慶地方文化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文藝評論板塊對《重慶 1949》《印象武隆》等文化作品進行了深入解析,探討了這些作品在敘事藝術、民族記憶建構以及文化氣質表達方面的創新與突破。
基礎研究部分聚焦于紅岩精神、數字遊戲與城市形象傳播、抗戰時期美術交流等主題,揭示了重慶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中的深層邏輯與實踐路徑。
巴渝文化、人物風采、文化記憶等板塊則通過具體案例與歷史研究,進一步豐富了重慶文化的內涵,展現了其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
此外,書中還收錄了多篇藝術作品,從詩歌到繪畫,從戲劇到視覺藝術,全方位呈現了重慶藝文空間的多元化與創新性。
總體而言,《重慶文化研究 乙巳春》以重慶為核心,既關注文化政策與實踐,又重視文化生態與藝術創新,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文化研究著作。

目錄

政策研究
1 “十五五”時期重慶加快推進文化旅遊強市建設的基本發展思路 侯路
16 重慶市”十五五”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余炤 劉曉燕 張黎
25 重慶市”十五五”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基本思路 王榆
文化生態
3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基於渝東南武陵山區土家族傳統飲食文化的田野調查 譚宏
46 渝南黔北地名命名特點淺析 費國容
文藝評論
53 血色經緯中的劇場哲思——《重慶 1949》 張良佳
58 展”渝”文化氣質,創”巴”演藝新態——《印象武隆》大型實景歌會評析 張曉梅
64 論《重慶1949》的敘事藝術與民族記憶建構 陶小苗
基礎研究
69 紅岩精神引領重慶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索 牟元義
79 共通感召與破壁對話:數字遊戲鏈接城市形象傳播的路徑探究——以RPG類遊戲為例 梁欽哲 楊雯怡
87 抗戰時期中國現實主義美術與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美術的關係與演變——基於政治功能、藝術實踐與美術互動的考察 劉曉傑
97 抗戰時期俄國移民藝術家與中國現實主義美術的互動 江曉
105 文藝幹部與地方文化場域——王覺與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的文藝生產 張文聰
114 主題、情感融合分析視域下網紅城市形象感知研究——以重慶洪崖洞民俗風貌區為例 李語婷
巴渝文化
123 長江流域(巴蜀段自然遺產數智藝術再造與應用研究 李欣桐
人物風采
130 從”無技不成戲”到”突破技術”——記從演員變導演的熊平安 周津菁
文化記憶
136 清代入蜀官員行跡與日記研究——以《使蜀日記》為中心 朱靖遠
藝文空間
157 藝苑
157 《餐廳》 粟未希
158 《靜謐》 厲樂樂
159 《過苗年曬新布趕新衣》 劉洪
160 《蝕之窗外》系列四 江曉
161 《天空之城》 湯皓傑
162 《碎花抱枕和藍色條紋沙發》 劉靜文
163 《誤入異世界》 周宇涵
164 《天靜鳥飛高》 張繼鐘
165 《女駙馬 誰料紗帽罩嬋娟》 李蕾
166 《夜光-2》 阮渭平
167 《英雄讚歌》陳星
168 《雲夢澤系列NO 110》 李松林
169 四面山中藏飛龍 龐國翔

精彩書摘
“十五五”時期重慶加快推進文化旅遊強市建設的基本發展思路 侯路(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
【摘要】”十四五”時期,重慶錨定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旅遊強市總體目標,在推動文化旅遊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同時也要看到,重慶在文化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創造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十五五”時期,應深入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發展,快速形成文旅新質生產力,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標誌性成果,夯實文化旅遊強市建設。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文旅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文化旅遊強市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總結評估‘十四五’規劃落實情況,切實搞好‘十五五規劃前期謀劃工作”。《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正在加快實施,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總結”十四五”規劃成果之年,更是謀劃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開啟之年。重慶市委六屆五次全會部署要求,奮力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高站位、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編制”十五五”規劃。文化和旅遊是國民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五五”戰略規劃將有效指導未來五年發展。未來五年,重慶文化和旅遊發展要在”十四五”建設成果的基礎上,謀劃”文化旅遊強市”總體戰略目標,重點關注”十五五”期間重慶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重點和難點、優勢和挑戰、轉型和升級,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旅遊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慶貢獻。
一、”十四五"時期重慶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現狀分析與”十五五”時期的發展預測
(一)發展評價
“十四五”期間,重慶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夯實文化強市和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為階段性目標,全面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圍繞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共設置了18個主要指標,重慶市統計局發佈的《2024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共有博物館141個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2個,文化和旅遊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24個。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9 62%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9 73%;出版各類報紙12716萬份、期刊3917萬冊、圖書13723萬冊。目前,重慶市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07項,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820平方米。2023年度,全市旅遊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1206 82億元,較上年增長13 5%,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 0%。2024年度,全市旅遊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1401 30億元,較上年增長7 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 4%。至2024年末,全市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314個(其中5A級景區12個,4A級景區164個)市級以上旅遊度假區32家(其中國家級3家,市級29家),旅行社1100家,等級景區智慧化率達95 5%,中高等級以上導遊人數389人。2023年,全市重點監測的130家A級旅遊景區接待遊客1 53億人次,同比增長98 9%,接待過夜遊客1 03億人次,同比增長88 1%。
總體來看,重慶文化和旅遊在”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體進度符合預期。從量化指標體系的預期值和約束值來看,完成率都比較高,大部分指標均已如期完成,甚至有指標超量完成,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超出約束指標0 12%,旅行社數量超出預期值300家,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超出約束值20平方米。但有少量指標完成進度不夠理想,2024年旅遊及相關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 4%,與支柱性產業標準(占GDP5%)仍有差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