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 周敏 郅慧 趙秀麗 97873033032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30330323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
ISBN:9787303303236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周敏 郅慧 趙秀麗
頁數:1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伴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社交機器人、VR/AR、深度偽造等應用被廣泛地運用到社會化網絡中,促使當代傳播環境呈現智能化趨向。智能傳播正在逐步解構與重塑大眾日常生活的社會交往環境,推動著傳播從固化的生活場域轉變為泛在式的媒介景觀。 隨著媒介生產權力的下放,在去中心化的傳播範式下生產與傳播雙元主體化,社交與分享發展成為傳播驅動力。傳播通過對信息、關係、情感的彙集,促使大眾擺脫了現實自我的束縛,在某種意義上建構出超脫于現實存在的新型景觀世界。與傳統媒體社會不同的是,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主體、客體、能力組成以及目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此,傳統媒介素養教育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本教材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的通識類教材,旨在將智能傳播中的傳播要素納入考量,使學生理解媒介內容生產的結構、關係以及具體行為,解放學生的思維,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助力立足於當下且更具時代特色的新型媒介素養教育。

作者簡介

周敏,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傳播策略與效果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係分會常務理事、健康傳播分會常務理事,美國肯塔基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訪問學者。獨立承擔中宣部、國家網信辦等部委委託的課題多項,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課題多項。長期關注風險傳播、國際傳播、品牌營銷與新媒體領域,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等國內外一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智能傳播時代的全媒體素養
第一節 智能傳播對媒介生態的影響
第二節 全媒體素養的基本概念
一、媒介素養的歷史沿革
二、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五種能力
第三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重塑
一、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重塑的必要性
二、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重塑的意義
三、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重塑的策略
第四節 各章內容及結構框架
第二章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外在變化
第一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培育場景
一、從泛化到精準:智能技術重構信息空間
二、從現實到虛擬:具身體驗強化感官世界
三、從真相到后真相:情感要素內嵌于傳播各環節
第二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結構演化
一、信息過載與信息選擇能力
二、技術賦權與信息編碼能力
三、虛實交融與信息解碼能力
第三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評價體系
一、知識:全媒體素養的「起點」
二、情感:全媒體素養的「溫度」
三、認知:全媒體素養的「整合度」
第三章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內在變化
第一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主體
一、前端:專業內容生產平台
二、中端:社會公眾
三、後端:技術設計及運營者
第二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客體
一、新聞報道
二、網絡音視頻文件
三、社交媒體帖子
四、智能生成內容
第三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內容
一、如何理解並接受大數據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二、如何匹配人工智能的強大學習能力
三、如何在人機交流中進行準確判斷
四、如何規範在虛擬空間中的共同意識和行為
第四節 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目標
一、求真: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基礎目標
二、甄辨: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過程目標
三、擇善: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價值目標
四、共識: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最終目標
第四章 虛擬數字人與思辨反應能力
第一節 什麼是虛擬數字人
一、虛擬數字人的定義與發展簡史
二、虛擬數字人的角色分類
三、虛擬數字人的技術架構
第二節 虛擬數字人的典型案例
一、虛擬數字人與新聞行業案例
二、虛擬數字人與影視行業案例
三、虛擬數字人與遊戲行業案例
四、虛擬數字人與文旅行業案例
五、虛擬數字人與金融行業案例
第三節 虛擬數字人的應用風險
一、技術依賴與自主性缺失風險
二、技術失控與道德失范風險
三、數據濫用與信息安全風險
四、數字真實與情感認知風險
第四節 如何提高思辨反應能力
一、增強對虛擬數字人的認知和理解
二、保持獨立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警惕誤導與陷阱,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四、減少對虛擬數字人的技術依賴和情感依賴
第五章 社交機器人與信息評估能力
第一節 什麼是社交機器人
一、社交機器人的定義
二、社交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第二節 社交機器人的典型案例
一、聊天機器人伴侶 Replika
二、虛擬心理諮詢師 Woebot
三、兒童陪伴型機器人 Moxie
第三節 社交機器人的應用現狀與風險
一、社交機器人的社會功能
二、垃圾機器人的應用風險
三、聊天機器人的應用風險
第四節 如何提高信息評估能力
一、如何應對垃圾機器人
二、如何應對聊天機器人
第六章 算法推薦與信息選擇能力
第一節 什麼是算法推薦
一、算法推薦的定義與發展簡史
二、算法推薦的實踐類型
三、算法推薦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算法推薦的典型案例
一、主流媒體平台案例
二、新聞資訊平台案例
三、社交媒體平台案例
四、短視頻平台案例
第三節 算法推薦的應用現狀與風險
一、算法歧視:隱蔽的偏見與價值觀滲透
二、算法操縱:個體控制感喪失與隱私泄露
三、算法共謀:破壞公平競爭與侵犯公眾權利
四、算法黑箱:損害個人權益和社會福利
第四節 如何提高信息選擇能力
一、技能層:學會使用智能技術滿足信息選擇需求
二、知識層:完善算法相關概念的理論儲備
三、思維層:六「何」分析法提升信息選擇思維力
四、認知層:構建區別於算法推薦的信息區間
第七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創造生產能力
第一節 什麼是生成式人工智能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義與發展簡史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模式
第二節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
一、ChatGPT:基於人工智能的對話系統
二、Sora:人工智能文生視頻大模型
第三節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與風險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風險
第四節 如何提高創造生產能力
一、基礎認知力:理解技術運行邏輯,嘗試查看「黑箱」內部
二、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