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伴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社交機器人、VR/AR、深度偽造等應用被廣泛地運用到社會化網絡中,促使當代傳播環境呈現智能化趨向。智能傳播正在逐步解構與重塑大眾日常生活的社會交往環境,推動著傳播從固化的生活場域轉變為泛在式的媒介景觀。 隨著媒介生產權力的下放,在去中心化的傳播範式下生產與傳播雙元主體化,社交與分享發展成為傳播驅動力。傳播通過對信息、關係、情感的彙集,促使大眾擺脫了現實自我的束縛,在某種意義上建構出超脫于現實存在的新型景觀世界。與傳統媒體社會不同的是,智能傳播時代全媒體素養的主體、客體、能力組成以及目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此,傳統媒介素養教育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本教材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的通識類教材,旨在將智能傳播中的傳播要素納入考量,使學生理解媒介內容生產的結構、關係以及具體行為,解放學生的思維,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助力立足於當下且更具時代特色的新型媒介素養教育。作者簡介
周敏,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國際傳播策略與效果評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係分會常務理事、健康傳播分會常務理事,美國肯塔基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訪問學者。獨立承擔中宣部、國家網信辦等部委委託的課題多項,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課題多項。長期關注風險傳播、國際傳播、品牌營銷與新媒體領域,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等國內外一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目錄
第一章 緒論:智能傳播時代的全媒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