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背景下原創文化節目發展與傳播研究 張愛鳳 978750785738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0785738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化強國背景下原創文化節目發展與傳播研究
ISBN:9787507857382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張愛鳳
頁數:4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該書以文化強國為背景,系統梳理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脈絡,從理論層面剖析文化記憶重構與傳播力提升路徑,結合河南衛視 “中國節 日” 等實踐案例,為傳統文化現代傳播提供兼具學術深度與實操價值的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秉持”學術並舉、知行合一”的理念,沿著”理論探索: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踐創新: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與傳播的多元路徑”的邏輯線索展開研究,既有宏觀視角的整體分析,也有微觀視角的個案透視。本書系統地梳理了2013年至2024年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脈絡,建立了完整的節 目資料庫;調查評估不同區域原創文化節 目傳播力,探尋融合傳播策略,特別關注節 目社交媒體傳播及線下傳播能力的增長;尤其重視受眾(尤其是青少年)審美需求以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元路徑,更精準地提出節 目融入學校美育、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創新策略。

作者簡介
張愛鳳 著
張愛鳳,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廣州大學)執行主任,在原創文化節 目創新發展、文化記憶的媒介重構與價值傳播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被教育部、國家語委表彰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個人”;成果先後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江蘇紫金文藝評論獎、民政部部級課題成果一等獎、國家廣電總局星光電視文藝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會獎”一等獎等。

目錄

緒 論 / 001
上篇  理論探索:
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第一章 文化救國:以舊日之覺醒喚今日之覺醒 / 039
第一節 “文科無用”論與”文化救國”論 / 040
第二節 “藝術 歷史 思想”合一的邏輯起點 / 043
第三節 近現代知識分子”人物譜系”的藝術呈現 / 047
第四節 建構具象化的思想傳播邏輯 / 057
第五節 《覺醒年代》熱播喚今日之覺醒 / 063
第二章 文化求索: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百年嬗變 / 068
第一節 文化的代際延續與記憶傳承 / 068
第二節 記憶的跨學科研究 / 070
第三節 文化自卑心理與”文化記憶”的斷裂 / 084
第四節 文化自覺:從學術反思到強國戰略 / 086
第五節 文化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命題 / 089
第三章 文化自信:原創文化節 目建構的多維認同 / 095
第一節 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與文化自信的確立 / 095
第二節 堅定原創文化節 目參與國家治理的文化自信 / 098
第三節 原創文化節 目建構的身份認同 / 101
第四節 原創文化節 目建構的文化認同 / 104
第五節 原創文化節 目不斷提升市場價值 / 109
第四章 文化創新:2013—2024 年原創文化節 目的發展 / 116
第一節 政策引領下的原創文化節 目創新 / 117
第二節 原創文化節 目對”三源一體”文化的影像建構 / 123
第三節 原創文化節 目”具身傳播”的創造性發展 / 132
第四節 Z 世代表達:原創文化節 目與青年的雙向奔赴 / 137
第五章 文化自強:著力提升原創文化節 目傳播力 / 142
第一節 文化自強的理論內涵 / 142
第二節 傳播力:從學術概念到政治概念 / 143
第三節 原創文化節 目傳播力的內涵及指標體系 / 147
第四節 提升原創文化節 目傳播力的經驗 / 161
第五節 全國七大區域省級衛視原創文化節 目傳播力排名 / 180
下篇  實踐創新:
原創文化節 目生產傳播的多元創新路徑
第六章 深耕中華文化 煥新”中國節 日”——河南衛視”新國風”
文化節 目的創新發展與融合傳播 / 187
第一節 文化立台:河南衛視的發展與變革 / 188
第二節 精準突破:提升融合傳播能力 / 200
第三節 受眾(用戶)至上,傳受同頻共振 / 205
第七章 弘揚紅色文化 強化融媒傳播——江西衛視對”英雄文化”節 目的
創新生產與傳播 / 213
第一節 “大歷史觀 大時代觀”下的紅色文化節 目創作 / 213
第二節 《跨越時空的回信》對”英雄文化”的媒介建構 / 216
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回信》融合傳播策略 / 229
第四節 《閃亮的坐標》提升傳播力的創新策略 / 232
第五節 烈士家書線上 + 線下誦讀提升紅色文化節 目傳播力——基於
G 大學的項目實踐 / 236
第八章 根植嶺南文化 引領國潮音樂——廣東衛視原創”音樂文化”
第一節 目的創新發展路徑 / 242
第一節 廣東衛視的發展與灣區文化品牌的打造 / 242
第二節 頂層設計著力提升灣區音樂文化節 目品質 / 246
第三節 《國樂大典》對國樂文化的創新演繹 / 250
第四節 《流淌的歌聲》對嶺南文化的創新發展 / 255
第五節 《技驚四座》出海提升國際傳播力 / 266
第九章 政策扶持 名家 IP 戲曲網紅——戲曲類原創文化節 目發展
與傳播的創新路徑 / 270
第一節 戲曲與電視的結緣、發展與困境 / 270
第二節 白燕升團隊助推戲曲類文化節 目的創新發展 / 276
第三節 名家參與和青春化傳播:傳統戲曲煥發年輕態 / 286
第四節 借力社交媒體當”網紅”:讓傳統戲曲重煥光彩 / 292
第十章 以身話文 以舞表意——舞蹈類文化節 目對中國”文化記憶”的
具身傳播 / 298
第一節 舞蹈類文化節 目發展與具身傳播 / 299
第二節 身體形塑重構歷史人物形象 / 304
第三節 身體敘事再現歷史事件 / 307
第四節 身體隱喻表達思想觀念 / 310
第十一章 融合與共生——原創文化節 目融入學校美育的理論邏輯與實踐
路徑 / 316
第一節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美育發展 / 316
第二節 原創文化節 目融入大學美育的多元背景 / 318
第三節 原創文化節 目與大學美育融合的理論邏輯 / 323
第四節 原創文化節 目融入大學美育的實踐路徑 / 328
第五節 公益 + 美育:語言文化浸潤鄉村學校的創新路徑 / 337
附錄 1 2013—2024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及省級上星電視頻道播出的
原創文化節 目 / 350
附錄 2 2018—2023 年獲國家廣電總局表彰的電視創新創優欄目 / 372
參考文獻 / 396
後 記 / 409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