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系統、紮實、細緻地梳理了周氏兄弟文言翻譯的情況;利用大量明治時期的日文資料,發掘出周氏兄弟若干篇佚譯,考索出若干創作的日文藍本。在深入研究周氏兄弟文言翻譯的基礎上,糾正了大量當下通行的關於周氏兄弟早期翻譯思想與實踐方面的錯誤,並且藉由漢語歐化這一維度打開了理解周氏兄弟新文學轉向及其白話文學寫作面貌的新視野。在細緻入微地釐清周氏兄弟文言到白話的轉向過程的同時,本書揭示了晚清到「五四」漢語變革的思想文化史意涵及明治日本近代文體形成中為其提供的文化資源,將這一過程置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全球性語言流動的大視野下進行討論,分析了「五四」新體白話的生成主要是經由日化完成的歐化。
作者簡介 宋聲泉,1985年生,文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曾赴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聯合培養,曾任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日本佛教大學客座研究員。出版學術專著《民初作為方法——文學革命新論》,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曾獲第四屆王瑤學術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北京高校第十三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優秀指導教師、中國人民大學標兵班主任等榮譽。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一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新體白話生成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相關概念解析
第三節 周氏兄弟文言譯作的研究實績
第一章 譯者周樹人的誕生及其語言實踐
第一節 周樹人南京時期的"跨語際體驗
第二節 留學日本前夕的新學準備
第三節 周樹人與弘文學院的因緣
第四節 「弘文」時期的日語習得與「周譯」的觸發
第五節 《月界旅行》與周樹人新體白話經驗的生成
第二章 周作人的翻譯起點及其語體問題
第一節 周作人英語習得考述
第二節 作為「起點」的《俠女奴》
第三節 新式學堂的英語教育與「直譯」的發生
第四節 複音詞譯語背後的字典資源
第五節 「直譯」的實踐與「古文」的變形
第三章 「直譯」的流轉與文言語體的遞嬗
第一節 《玉蟲緣》的雙語底本及其語體
第二節 《荒磯》的譯法新變與文腔還原
第三節 新書寫形式的應用與漢語形象的新生
第四節 仙台時期的周樹人及其《造人術》
第五節 周樹人科學編譯的文章化
第四章 文言直譯的極致與新體白話的生成
第一節 周氏兄弟民國初年的文言譯作
第二節 周作人的白話轉向
第三節 四篇未署名文言逐字譯的極致「嘗試」
第四節 周氏兄弟與《新青年》的「白話」裂變
第五節 成為典範的「周氏語體」及其爭議問題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