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視覺思維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VTS)是一種以視覺藝術為媒介的教學策略,自20世紀80年代由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阿比蓋爾·豪森(Abigail Housen)與藝術教育家菲利普·耶納溫聯合提出以來,歷經數十年的發展與實踐檢驗,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系統的教育方法。VTS最初應用於博物館教育與視覺藝術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圍繞藝術作品提出問題、深入觀察與展開討論,激發其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其核心理念在於摒棄教師主導的知識灌輸模式,轉而強調學生之間的對話與多元解讀。隨著時間推移,VTS的教育效能逐漸獲得廣泛認可,並突破藝術教育的邊界,延伸至數學、醫學、語言等多個領域,成為一種具有高度適應性的跨學科教學策略,有效促進了不同學科背景下學生的認知力發展。 VST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重新審視教育本質的方式——相信每個人都具備獨特的觀察力和思考力,並且通過引導可以發展其創造力和合作能力。無論是在正式學習還是非正式學習的環境背景下,VTS都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傳遞」轉向「意義建構」,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與思維發展。它鼓勵學生在觀察中啟迪智慧,在思考中深化理解,在合作中共享成長,在探索中發現知識的價值,在反思中構建個人的意義世界。作者簡介
胡泊,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美學、美術教育。兼任教育部考試中心美術學科專家,重慶市學校藝術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學校藝術教育協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世界美學學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等。先後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香港大學短期訪問。2012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短期訪問。曾於《美術觀察》、《文藝評論》、《文藝爭鳴》、《美術與設計》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著有《清代碑學的興起與發展》(南方出版社2009年版)、《清代碑學的興起與發展》(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新編美術教育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參編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美學概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排名第二)、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課程教材(《美術基礎與能力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排名第二)。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抗戰時期的書法組織和刊物」(項目號:SWU0909660)、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抗戰大後方美術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從改革開放30年書法期刊看書法理論話語的演進」(項目號:12YJC76002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近代中國書法理論的轉型與話語建構」(項目號:SWU1309227)、重慶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師範生美術教育課程設置與中小學美術課程體系的關係研究」(項目號:132069)、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美國視覺藝術教育研究」(留金髮[2013]3010號)等10項課題。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