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陽明心學以「心」為核,構建了獨特思想體系。後學傳承中不斷分化拓展,有力推動了社會思想變革,廣泛滲透至藝術諸領域。 受心學浸潤,晚明藝術呈現新變。藝術家愈發注重挖掘個體內心體驗,抒發人性真情、彰顯自我個性。他們或於創作中寄寓情志,追求心靈的自由本真;或借扭曲、變形等技法,打破傳統藝術桎梏,探索創新路徑;或以夢境為藍本,試圖在塵世喧囂之外構築一方藝術的「理想國」。書畫筆觸、琴樂音聲、戲劇舞台,皆力求呈現最本真的情感,引發觀者心靈共鳴。這種對人性的深度剖析與展現,產生了強大的藝術震撼力,掀起晚明兼具浪漫主義色彩與反叛精神的藝術風潮,成為晚明藝術的獨特標誌。 對於當代藝術家而言,傳統心學的實踐理論在豐富生命人格、指引以心為藝、創作飽含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參考價值,值得汲取思想智慧。作者簡介
張婷婷,貴州貴陽人,博士,現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兼任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儺戲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民協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委員。入選上海市東方英才青年項目、江蘇省社科優青。 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含合著)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省部級項目等多項。相關學術成果獲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江蘇省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王國維戲曲論文獎、「梅蘭芳研究青年論壇」十佳論文等。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