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保護國家戰略視域下的粵劇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金姚 978730608242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山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13
商品編號: 978730608242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非遺保護國家戰略視域下的粵劇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ISBN:9787306082428
出版社:中山大學
著編譯者:金姚
頁數:2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3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非遺」以前的粵劇公共政策、非遺保護推動下的粵劇公共政策、粵劇公共政策施行效果田野調查、非遺保護公共政策與新時代粵劇文化發展戰略的學理思考。同時,粵劇非遺保護作為粵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和「塑造灣區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需要進一步優化、強化和深化其「標識性文化符號」功能和「最大文化公約數」作用,進一步充分發揮其在粵港澳三地民俗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浸潤、情感維繫和紐帶聯結功能。

作者簡介

金姚,湖北江漢人,公共政策學博士(澳門理工大學),現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主持和參与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廣東省社科規劃、廣東省教科規劃、廣東省高等教育改革等科研項目近20項,已在《文化遺產》《戲曲藝術》《民俗研究》《澳門日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和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CSSCI、SSCI、SCOPUS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 現研究方向:習近平文化思想、粵港澳公共文化政策、非遺藝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

目錄

緒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兩點解釋
四、國內外研究現狀
五、本書的框架結構
六、研究資料的來源
七、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遺以前的粵劇公共政策
第一節 文化、制序及其互動
一、文化與制序
二、互動與博弈
第二節 粵劇界說與兩類互動
一、粵劇的兩類界說
二、明清時期粵劇公共政策的官民互動與博弈
第三節 粵港澳粵劇公共政策與粵劇「戲改」
一、港英時期的香港粵劇公共政策
二、澳葡時期的澳門粵劇公共政策
三、十七年「戲改」與粵劇「戲改」
小結
第二章 非遺保護推動下的粵劇公共政策
第一節 戰略性非遺保護公共政策
一、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非遺保護政策
第二節 頂層非遺保護公共政策
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二、《「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
三、《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第三節 粵劇非遺保護公共政策
一、《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
二、非遺保護視域下的香港粵劇文化政策
三、非遺保護視域下的澳門粵劇文化政策
小結
第三章 粵劇公共政策施行效果田野調查
第一節 對粵劇保護現狀與保護效果的田野調查
一、非遺保護視域下的粵劇生存狀貌
二、非遺保護視域下的粵劇保護效果
第二節 對粵劇的保護主體、傳承能力與傳播交流的田野調查
一、非遺保護視域下的粵劇保護主體
二、非遺保護視域下的粵劇傳承能力
三、非遺保護視域下的粵劇傳播與交流
第三節 對粵劇社會功能、創新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田野調查
一、非遺保護視域下粵劇的社會功能
二、非遺保護視域下粵劇的創新能力
三、非遺保護視域下粵劇的可持續發展
小結
第四章 非遺保護公共政策與新時代粵劇文化發展戰略的學理思考
第一節 關於非遺保護公共政策的學理思考
一、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政策施行、實踐弊端與優化建議
二、我國「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政策施行與優化建議
三、我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的政策施行與優化建議
四、粵港澳粵劇非遺保護公共政策的政策施行與優化建議
第二節 關於澳門粵劇非遺保護的學理思考
一、宏觀性保護:深化澳門粵劇非遺保護的政策標準認知
二、中觀性保護:優化澳門粵劇作為文化景觀的民俗保護
三、微觀性保護:強化澳門粵劇作為藝術對象的本體保護
第三節 關於粵劇發展戰略的學理思考
一、粵劇非遺保護策略:二十項保護類別的政策建議
二、粵劇文化符號戰略:提升粵劇的情感維繫與身份認同效力
三、嶺南文化紐帶戰略:統籌粵劇的多元一體與凝聚核心功能
四、中華文化認同戰略:以粵劇文化公約數鑄牢粵語社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新千年粵劇紀事(1949年10月—2000年12月)
附錄二 粵劇非遺保護(管理者)田野調查問卷
附錄三 粵劇非遺保護演職人員和傳承人調查問卷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