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沈娟,研究館員,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副館長,榮獲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先進個人”“優秀館長”等稱號。主持並參與了多個科研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著有《光影圖書館》《青少年微電影創作簡明教程》等。主講多場”電影中的圖書館”“光影閱讀”“閱讀療愈”等主題講座。主要研究方向為特色資源建設、青少年電影教育研究。
周培,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參考諮詢部主任,從事藝術類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文獻資源利用等相關工作。
目錄
001 《城南舊事》:從小說到電影
023 童話與魔幻文學
044 圖書《電影戲劇大師講表演》
054 鄂溫克最後一個薩滿與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
071 行走中國——中國攝影創作分享
093 電影的靈魂:劇作思維
106 談動畫作品中的價值觀傳達
120 攝影畫面語言中的詩性表達及其案例
146 影像中的表演之美
160 賦比興與可寫性閱讀——科恩兄弟影片《嚴肅的男人》
178 繪本之旅——成人童話的棲息地
206 捕捉生命的”純粹力量”
223 空間之美
237 “僵屍先生”游中國臺灣——香港電影《僵屍先生》在中國臺灣熱映及影響初探
248 漫談電影中的電子音樂
精彩書摘
《城南舊事》:從小說到電影
主講人:陳山
講座時間:2022年10月4日
主講人簡介: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理事。主要開設課程有中國電影通史、中國電影理論史、港臺電影史、當代世界電影等。
開篇:我和圖書館
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期間,我一到北大圖書館就先仔細瀏覽
目錄櫃中的卡片,以確定哪些書籍和期刊是必讀的。後來,我還專門到北京其他幾所高校和學術機構的圖書館閱覽書籍,如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這些地方都擁有豐富的藏書。
我對咱們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的感情也非常深。早在朱辛莊時期,也就是第五代電影人還在那裡學習的時候,我就對北京電影學院的圖書館有所瞭解,並知曉其藏書之豐富。
來到北京電影學院工作以後,我對圖書館的瞭解更加深入。我記得圖書館收藏了一本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版本,印刷質量極佳,我仔細閱讀了全書並做了詳盡的筆記。在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我繼續我的研究習慣——首先查看
目錄櫃,因為我的研究領域是中國電影史,我需要瞭解民國時期的中國電影專著。我複印了需要重複使用的書籍,因為只有掌握了資料,才能進行深入研究。
我幾乎閱讀了所有圖書館收藏的關於1949年前電影史的期刊,並複印了一些,如《現代電影》等雜誌。北京電影學院的圖書館在電影期刊方面的收藏尤為豐富,通過
目錄櫃的卡片,我知道了圖書館的珍貴藏品,並幾乎全部閱讀過。此外,當時圖書館還收藏了大量錄像帶,還有研究電影需要的影像資料,因此我瞭解了哪些部門收藏了錄像帶,如影視中心、導演系和文學系等。我借閱並自費複製了這些錄像帶,以供反復觀看。當時一箱錄像帶的價格大約是30元,而我的月薪僅100多元,我將大部分收入用於這方面。通過這些資料的準備工作,我開始備課中國電影史,對於不確定的內容則查閱書籍,尋找第一手資料。我與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們盡可能地幫助我,允許我複印所需資料。
因此,每當我走進圖書館,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我的北京電影學院教學生涯與圖書館的聯繫非常緊密。
一、選定《城南舊事》的原因
今天的講座是”悅讀閱影”的第一講,其實就是序幕,序幕當然是要抛磚引玉,為在座諸位帶來啟發,並為隨後出場的電影學院諸位專家的精彩演講做鋪墊。
在選擇講座內容時,我深思熟慮,確保所選電影不僅具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而且在藝術性和觀賞性方面均屬上乘且必須為公認的經典之作。因此,本次講座將探討兩種經典形式的交鋒。一是文學作品,《城南舊事》不僅為多數華人所熟知,而且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被亞洲週刊》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1999年人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2000年又被列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課標中學生必讀叢書”。此書無疑是一部經典文學作品,不知在座諸位是否已經閱讀過。
二是由這部小說改編的吳貽弓導演執導的電影《城南舊事》。在本人過往的教學經歷中,無論是在研究生課堂還是本科生課堂,我都曾推薦過這部影片。儘管我所教授的學生均為21世紀的”00後”,但他們在觀影后普遍認為,《城南舊事》依然是一部歷久彌新的經典作品。
二、林海音與《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1918-2001),她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經歷十分豐富,足以成為好多部電影的素材。
(一)林海音的家族背景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其父林煥文,祖籍廣東梅州蕉嶺縣,家族以客家話為主要溝通語言。林煥文出生在泰國,林家是中國臺灣苗栗縣頭份鎮的望族,是當地的顯赫世家。
在當時的中國臺灣,高等教育尚不發達,沒有大學,最高學歷是高中,且當時學的是日語。現在的你們不瞭解那段歷史,亡國奴的滋味一言難盡啊!我父母一說起日占時期就聲淚俱下,當時他們在上海,吃過很多苦,就是二等公民,接受的是奴化教育。當時的中國臺灣也好,中國大陸也好,子女都要把家庭撐起來,都肩負著養家糊口的重擔。因此,林煥文畢業以後到日本大阪去工作,並在1917年開了一家東成商會,就是一家商店,主要做縫紉機等商品的買賣。
前言/序言
序
孫立軍
“悅讀閱影”是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的特色系列講座。那麼,為何稱之為”特色”講座呢?
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我尚在求學時期,儘管主修動畫專業,但自大二起,我便開始涉足電影拍攝工作。初時在表演系擔當美工,大三則成為站在攝影機前的演員。大四畢業典禮當天下午,我便乘車南下廣州,參與了電影《風流警察亡命匪》的拍攝。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攝影、美術、錄音等崗位均由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們擔任,因此,我有幸獲得這個機會,在影片中客串一個小角色。在近4個月的拍攝過程中,我最初扮演的是群眾甲,後來則晉升為男三號角色。這部電影如今在網上仍可觀賞。我提及這段經歷,意在探討電影的本質。實際上,許多人對此並不甚明瞭。例如,在電影院,我們曾認為電影就是藝術,電影就是夢想的啟航,然而,我們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實際上,在北京電影學院求學或剛畢業之際,我們往往將電影視為市場的產物,過分強調票房和明星效應。然而,電影作為一種文化,作為藝術的傳播與傳承媒介,在我們近年來的討論中似乎鮮少被提及。在此,我想引用幾個例子來闡述電影的價值。奧巴馬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訪問夢工廠,並感謝電影製片人為美國的自由、民主所做出的貢獻,使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瞭解美國。他並未單純強調電影作為產業的重要性,而是著眼於電影在宣傳方面的作用。此外,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面臨世界各國的賠償要求,然而,一部描繪原子彈轟炸廣島後生靈塗炭的電影,改變了戰勝國對日本的看法。同樣,北京電影學院培養的新中國電影人,也創作了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當我們欣賞珠穆朗瑪峰的壯麗景色,或是目睹原子彈爆炸的驚心動魄時,要知道這些生動的影像背後,離不開電影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近十幾年來,一些專家和學者開始以票房作為衡量電影價值的標準。值得慶倖的是,在北京電影學院,我們依然將電影視為一門藝術,將電影和文化作為研究的責任。
因此,”悅讀閱影”這樣一個特色系列講座實際上具有重大的意義。今日我在開場時所說的這些話,是為了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的參與。我認為,這樣的講座是北京電影學院所獨有的,我們既不會將電影神秘化,也不會僅僅將其視為營利工具。
我們來北京電影學院閱讀、從事教學,是因為電影承載著一種責任。因此,我希望同學們在聽完講座後,能夠撰寫一些感想,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本系列講座很榮幸地邀請到了陳山老師作為開場講師。陳山老師是一位傑出的中國電影史學研究專家,他的講座將從經典文學作品《城南舊事》延伸至同名經典電影,這不僅與”悅讀閱影”系列講座的宗旨相契合,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對該講座的學術要求0
此後,我們還將邀請來自學校各院系的教授和青年學者,他們都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並具有責任感,他們將分享各自的讀書、觀影和創作體會。
我們感謝圖書館組織了這一系列跨院系、跨部門的講座,它不僅讓學生們認識到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也促進了學科間的交流與融合。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們對電影藝術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2024年9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