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亞歐非三大洲的交匯處,巴爾幹經過了希臘文明、波斯文明、基督教文明以及伊斯蘭文明的多重洗禮,先後受到亞歷山大、波斯、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其中,奧斯曼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歷時500餘年,時間最長、範圍最廣,影響深遠。本書系統展示了巴爾幹地區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統治,以及在民族意識覺醒中建立民族國家的全過程,並在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及其「遺產」的分析中探索了巴爾幹地區成為「火藥桶」的深層歷史原因。特別是由於奧斯曼帝國與哈布斯堡家族及沙皇俄國在該地區的長期爭奪,以及英法等歐洲強國的不斷介入,獨立后的巴爾幹依然是國際體系中非常脆弱的存在。這五百年在巴爾幹社會發展上打下了深深的歷史烙印。由於被遮蔽在大國的陰影之下,巴爾幹不僅近代化進程遲緩,而且成為列強爭霸場所。但是,這裏的民族沒有停止同征服者的抗爭,在戰爭之中或之後藉助外部力量建立起民族國家,社會發展走向了近代。在這五百年的積淀是巴爾幹最近一百年發展的基礎,也是跌宕起伏甚至戰亂頻仍的根源,是正確理解今天的巴爾幹所離不開的。作者簡介
張萍,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國際關係學編輯部主任,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外交與政治傳播、中東歐地區政治,出版專著《政治傳播過程中的外交與說服——以中蘇友好協會為例的歷史考察》目錄
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