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儘管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直到18世紀的法國,西方文明才發現了微笑的藝術。在歐洲盛行的「牙醫舊秩序」下,微笑是不被允許的。舊的行為準則不贊成「紳士們」在大多數社交場合咧開嘴表達感情,開放的、無拘無束的微笑是與下層民眾聯繫在一起的。 然而,在18世紀的巴黎,這些古老的習俗發生了變化,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發生了更廣泛的變化,逐漸出現了現代社會所熟悉的露齒微笑。這一轉變與禮貌模式的變化、情感的新理想、自我表現風格的變化有關,也與牙科科學的發展密切相關。正是這些變化帶來了一場「微笑革命」。 作者科林·瓊斯在這本富於原創性的、引人入勝的文化史作品中,從藝術、文學、文化、醫學出發,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獨特又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啟元,浙江鄞縣人,寄籍虹口,復旦大學古籍所博士、復旦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博士后。現為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虹口區檔案館副館長(掛職)。主要研究領域:明清文學史、宗教史、上海地方史等。曾出版《保釐雲間:上海歷史上的神祇、信仰與空間》(合著)一書。
目錄 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牙醫的舊秩序
不微笑的路易十四
嚴格控制的微笑
皇家榜樣的力量
第二章 感性的微笑
攝政時期的微笑掠影
嘴角掛著微笑,眼中噙著淚水
看見感性的微笑
第三章 牙醫的出現
新橋上的拔牙嘉年華
兩位牙醫的故事
巴黎啟蒙時期的牙齒
第四章 革命的形成
福沙爾的繼承者
「感性牙醫」的企業精神
此刻的凡爾賽宮
第五章 短暫的微笑革命
女藝術家和假牙製造者
懷疑之下的微笑
革命黃昏的拉瓦特主義
第六章 微笑革命之後
錯誤的先兆
哥特式的邪魅一笑
消失中的牙科
微笑正在消失
尾聲 走向20世紀的微笑革命
註釋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