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學導論 (第5版) (全2冊) 瓦爾.莫里森 保羅.班尼特 978757606048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514
商品編號: 978757606048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健康心理學導論 (第5版) (全2冊)
ISBN:9787576060485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瓦爾.莫里森 保羅.班尼特
頁數:8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6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作為健康心理學領域的經典教材,《健康心理學導論》憑藉結構嚴謹的框架體系與內容翔實的學術資源,構建了一個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學科知識網絡。其獨到的教學設計,既為入門學習者搭建起系統全面的知識框架,也為高階研究者留出充分的探索空間,能夠精準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使用需求。 新版教材延續心理科學的三維架構——健康維護機制、疾病歸因理論、臨床護理實踐,在全面梳理學科理論脈絡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新興流行病學研究成果,系統整合前沿實踐干預方案。特別聚焦全球化視野下的公共衛生挑戰,強調多元文化對健康行為的塑造作用,藉助跨文化比較研究,揭示不同地域在疾病認知、健康管理以及干預策略上呈現出的差異性特徵。對於維護個體和群體的心理健康、制定公共衛生健康政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瓦爾·莫里森(Val Morrison),英國班戈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自1992年起致力於健康心理學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發表了一系列聚焦于患者疾病體驗及護理人員社會心理狀態的實證研究論文。

目錄

上冊
第一部分 康健之基
第一章 何為健康?
第一節 行為、死亡和疾病
第二節 健康是什麼?——從衍變的視角
第三節 關於健康的個體、文化和生命觀
第四節 什麼是健康心理學
第二章 健康差異和不平等
第一節 健康差異
第二節 壓力、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
第三節 工作狀態和壓力
第四節 少數群體身份和健康
第五節 性別和健康
第三章 健康風險行為
第一節 什麼是健康行為?
第二節 吸煙
第三節 飲酒
第四節 毒品(非法藥物)使用
第五節 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
第六節 不健康的飲食
第七節 肥胖
第四章 健康保護行為
第一節 依從性行為
第二節 健康飲食
第三節 鍛煉
第四節 健康篩查行為
第五節 免疫/疫苗接種行為
第五章 健康行為闡釋
第一節 健康行為的遠端影響因素
第二節 健康行為的模型
第三節 行為改變的社會認知模型
第四節 行為改變的階段模型
第六章 行為改變:機制和方法
第一節 制定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第二節 改變行為的方法
第七章 健康問題預防
第一節 從個人做起
第二節 通過媒體的大眾說服
第三節 環境干預
第四節 公共健康方案
第五節 利用科學技術
第二部分 疾病之始
第八章 健康之軀和患病之軀
第一節 大腦的行為解剖學
第二節 自主神經系統
第三節 免疫系統
第四節 消化系統
第五節 心血管系統
第六節 呼吸系統
第九章 癥狀感知、解釋和反應
第一節 我們怎樣感知疾病
第二節 對癥狀的感知和解釋
第三節 計劃和行動:對癥狀做出反應
第十章 看診及以後
第一節 醫療諮詢
第二節 影響看診的因素
第三節 改善溝通
第四節 看診之後
下冊
第十一章 應激、健康和疾病:理論
第一節 應激的概念
第二節 應激的類型
第三節 應激是一種生理反應
第四節 應激和疾病的關係
第十二章 應激與疾病調節因素
第一節 應對的定義
第二節 應激、人格和疾病
第三節 應激與認知
第四節 應激與情緒
第五節 社會支持與應激
第十三章 應激管理
第一節 情緒管理基礎
第二節 應激管理訓練
第三節 第三波療法
第四節 預防應激
第五節 盡量減少醫院環境中的應激
第三部分 疾病生成
第十四章 疾病的影響和後果:患者視角
第一節 慢性病和多發病的流行
第二節 疾病帶來的挑戰
第三節 疾病的影響
第四節 應對疾病
第五節 疾病的後果
第六節 生活質量
第七節 生活質量測量
第十五章 疾病的影響和後果:家庭和非正式護理人員
第一節 疾病:家庭事務
第二節 護理期望
第三節 家庭系統和家庭成員
第四節 護理人員照顧的結果
第五節 護理結果的影響因素
第十六章 疼痛
第一節 疼痛體驗
第二節 社會交往和疼痛
第三節 疼痛的生物學模式
第四節 疼痛的心理生物學理論
第五節 神經遞質
第六節 幫助人們應對疼痛
第十七章 改善健康和生活質量
第一節 應對慢性疾病
第二節 減輕痛苦
第三節 管控疾病
第四節 阻止疾病發展
第四部分 從理論到實踐
第十八章 從理論到實踐
第一節 理論驅動型實踐的需要
第二節 化證據為實踐
第三節 保持積極的心態
術語表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