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科學到精神分析 唐納德.溫尼科特 97875689527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重慶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948
商品編號: 978756895275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兒科學到精神分析
ISBN:9787568952750
出版社:重慶大學
著編譯者:唐納德.溫尼科特
頁數:50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55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溫尼科特著作的價值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不僅受到精神分析學界的推崇,更獲得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各醫學分支領域從業者的肯定——事實上,所有涉及兒童健康護理或疾病照護的專業人士都將從中受益。 這些著作的重要價值在於作者採用獨特的雙重視角審視其研究對象。在他筆下,兒科學為精神分析提供依據,精神分析為兒科學注入洞見。本書並非旨在革新精神分析的基礎理論或技術,而是聚焦于對日常臨床工作中產生的理念進行系統闡述與驗證——這些理念正源於溫尼科特整個職業生涯中的核心醫療實踐。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現了溫尼科特接受精神分析訓練前作為兒科醫師的立場,揭示了純理論兒科學方法亟需輔以對兒童發展情感問題的深層理解;第二部分呈現了精神分析理論對兒科學的深刻影響;第三部分則收錄了他對精神分析理論與實踐的獨創性貢獻。

作者簡介 唐納德·溫尼科特(1896—1971),劍橋大學教授,在弗洛伊德之後的精神分析流派中,溫尼科特具有非凡的創新精神和獨特的視角。他遠離了弗洛伊德對本能的強調,撰寫了大量著作,闡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滋養或阻礙孩子發展。他在英國BBC的無線廣播節目中幫助了成千上萬的父母,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緒世界。 溫尼科特是一名兒科醫生,也是一名精神分析師。他治療了大量具有精神困擾的孩子和他們的母親,在這過程中,他積累經驗,構建了自己最有影響的那些概念。比如說,對治療至關重要的「抱持性環境」,還有「轉換性過渡性客體」等。

目錄 第一部分
第1章 對常態和焦慮的註解(1931)
焦慮
焦慮的軀體癥狀
軀體變化的情緒性原因
眼睛
鼻子
喉嚨
神經過敏的生理成因
焦慮掩蓋軀體疾病
第2章 煩躁不安(1931)
普通性煩躁不安
重複性動作——抽動症
舞蹈症
關於診斷的討論
附言(1957)
第二部分
第3章 食慾與情緒障礙(1936)
例證性案例
成人案例
醫院門診部
總結
第4章 在設置情境中的嬰兒觀察(1941)
嬰兒的行為
偏離正常的變異
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技術的使用
關於理論的討論
對第三階段的註釋
總結
第5章 兒科門診的諮詢(1942)
後記(1957)
第6章 兒童視覺精神神經症(1944)
精神神經症
抑鬱
精神病
作為象徵的眼睛
第7章 對母親有組織性防禦抑鬱的修復(1948)
總結
第三部分
第8章 與不安全感相關的焦慮(1952)
第9章 兒科學中對癥狀的容受:一個個案病史(1953)
舉例:遺尿症案例
總結
第10章 一個家庭管理的案例(1955)
總結
第11章 躁狂性防禦(1935)
躁狂性防禦的特徵
對抑鬱情緒某些方面的否認
躁狂性防禦和象徵主義
臨床案例
總結
第12章 原初情緒發展(1945)
早期發展過程
解離
現實適應
原初性無情(前擔憂階段)
原初性報復
總結
第13章 兒科學與精神病學(1948)
嬰兒早期
與外在現實的關係
精神病學與嬰兒照護
兒科醫師與精神科醫師
總結
第14章 出生記憶、出生創傷和焦慮(1949)
出生體驗
總結
要點重述
第15章 反移情中的恨(1947)
第16章 與情緒發展相關的攻擊性(1950—1955)
在專題討論會提交的稿件
攻擊性的極早期根源
客體的外部性質
第17章 精神病與兒童照護(1952)
情緒發展的原初階段
總結
第18章 過渡性客體和過渡性現象(1951)
最早「非我」佔有物的研究
過渡性客體的臨床描述
理論性研究
總結
第19章 心智及其與精神—軀體的關係(1949)
心智作為精神—軀體的一種功能
心智理論
臨床例證
定位於頭部的心智
總結
第20章 退縮與退行(1954)
總結
第21章 正常情緒發展中的抑鬱位置(1954—1955)
環境的功能
抑鬱性焦慮
躁狂性防禦
考察內在世界
防禦的類型
對喪失的反應
「好乳房」的概念
第22章 精神分析性設置中退行的元心理學和臨床面向(1954)
總結
第23章 移情的各種臨床變化(1955—1956)
第24章 原初母性貫注(1956)
母性貫注
第25章 反社會傾向(1956)
反社會傾向的性質
偷竊
反社會傾向的最初徵象
最初的喪失
治療
第26章 兒科學與兒童神經症(1956)
參考文獻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