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西方環境美學中的「連續性」思想為研究對象,採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在追溯「連續性」思想的古希臘發源及其發展演進中的兩重典型形態的基礎上,以西方環境美學「雙峰」艾倫·卡爾松與阿諾德·伯林特的環境美學理論為研究重點,考察「連續性」思想在西方環境美學致思方式、理論形態、理論面向中的展開方式與表現形態,進而以「連續性」思想為基點,探究中西方生態(環境)美學的互釋與會通。一方面,本書旨在以「連續性」思想為線索系統闡釋西方環境美學的邏輯結構與核心問題,力求以新的視角和維度重新審視西方環境美學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本書期望充分挖掘西方環境美學中的「連續性」思想資源,為當代中國美學話語體系建構提供有益參考。作者簡介
馮佳音(1994—),河北承德人,山東大學文藝學博士,現任河北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河北大學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自然美學的中國話語建構研究團隊」負責人。主要從事文藝理論與美學的教學與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內蒙古社會科學》《中國美學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現主持1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參与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博士在讀期間獲評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山東大學五四青年科學獎等多項科研獎勵。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