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科學導論 何傳啟 97870308236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03082364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現代化科學導論
ISBN:9787030823649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何傳啟
頁數:3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28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如何實現現代化,既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又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與實踐難題。當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邁向了新征程,現代化研究也逐漸從專業化、科學化向學科化深入發展。《現代化科學導論》旨在系統介紹現代化科學的概念內涵、學科發展、理論範式、邏輯架構等內容,使學生能夠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視角,掌握現代化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體系,建立現代化研究的全球視野和科學態度,理解人類發展的世界前沿和國際潮流,瞭解國家發達的原理和方法,樹立中國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現代化科學的學科簡介 1
第一節 現代化科學的基本概念 1
第二節 現代化科學的結構與特點 7
第三節 現代化科學的發展簡史 12
本章 提要 20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21
課堂討論 23
課後習題 23
第二章 現代化科學的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現代化科學的研究範式 24
第二節 現代化研究的方法選擇 28
第三節 現代化科學的系統分析法 31
第四節 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 37
本章 提要 43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44
課堂討論 44
課後習題 44
第三章 現代化科學的基本原理 45
第一節 現代化科學的一般理論 45
第二節 現代化研究的十種理論 67
第三節 國家發達的原理和方法 76
第四節 現代化科學的常用標準 81
本章 提要 85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88
課堂討論 89
課後習題 90
第四章 分層現代化:四個層次現代化 91
第一節 世界現代化 91
第二節 國際現代化 100
第三節 地區現代化 106
第四節 城市現代化 110
本章 提要 120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121
課堂討論 122
課後習題 123
第五章 領域現代化:四個領域現代化 124
第一節 經濟現代化 124
第二節 社會現代化 140
第三節 文化現代化 151
第四節 生態現代化 164
本章 提要 174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175
課堂討論 177
課後習題 177
第六章 部門現代化:農業現代化 178
第一節 什麼是農業現代化 178
第二節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182
第三節 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原理 188
第四節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分析 194
本章 提要 198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199
課堂討論 200
課後習題 200
第七章 部門現代化:工業現代化 201
第一節 什麼是工業現代化 201
第二節 工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204
第三節 工業現代化的基本原理 213
第四節 中國工業現代化的戰略構想 219
本章 提要 223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224
課堂討論 224
課後習題 224
第八章 部門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 226
第一節 什麼是服務業現代化 226
第二節 服務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229
第三節 服務業現代化的基本原理 236
第四節 中國服務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 239
本章 提要 243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244
課堂討論 245
課後習題 245
第九章 現代化戰略:戰略與政策 246
第一節 現代化評價 246
第二節 現代化戰略 251
第三節 現代化政策 256
本章 提要 259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259
課堂討論 260
課後習題 260
第十章 現代化戰略:產業結構現代化 261
第一節 什麼是產業結構現代化 261
第二節 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266
第三節 產業結構現代化的理論分析 276
第四節 中國產業結構現代化路線圖 281
本章 提要 285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286
課堂討論 287
課後習題 287
第十一章 現代化戰略:生活質量現代化 288
第一節 什麼是生活質量現代化 288
第二節 生活質量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292
第三節 生活質量研究和相關理論 297
第四節 中國生活質量現代化路線圖 299
本章 提要 305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306
課堂討論 307
課後習題 307
第十二章 中國現代化:進程與前景 308
第一節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簡要回顧 308
第二節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目標演進 312
第三節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模式變遷 314
第四節 中國現代化的前景分析 317
第五節 中國式現代化的八個要點 323
本章 提要 325
參考文獻和第一讀物 327
課堂討論 328
課後習題 329
後記 330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現代化科學的學科簡介
現代化是一種世界現象和國際潮流,大致起步於18世紀,迄今有近300年(1760年至今)的歷史。現代化研究是對現代化現象的多學科研究,大致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有70多年的歷史。現代化科學是關於現代化現象的一門新興科學,誕生於2010年,是中國學者提出來的。概括地說,現代化科學是採用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系統研究現代化現象的一門交叉科學,是現代化研究、現代化理論和現代化知識的系統集成,屬_xFFFF_交叉科學的一個前沿領域和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現代化科學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角度出發,揭示世界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和客觀規律,闡釋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和基本方法(何傳啟,2010)。現代化科學不僅是一門新學科,更蘊涵一個新希望。中國實現現代化之日,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
第一節 現代化科學的基本概念
現代化既是一種世界現象,也是一種文明進步,還是一個發展目標(何傳啟,2019)。從世界範圍看,現代化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開放的、階段性的演進過程,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徵也是變化的。現代化加速了文明進步和國際分化,提高了生產力和生活質量,但也帶來一些副作用。現代化科學是關於現代化現象的一門交叉科學,它涉及現代化現象(現代化知識)、現代化研究和現代化理論等(圖1 1)。
圖1 1 現代化科學與現代化現象的互動關係示意圖
資料來源:何傳啟(2010,2019)
從語義學角度看,現代化科學包括”現代化”和”科學”兩個單詞。下面簡要介紹現代化、科學和現代化科學三個基本概念(何傳啟,2010,2019)。
一、現代化概念的演變
現代化是一個多義詞,迄今沒有統一定義。根據《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英文單詞”現代化”大約出現於18世紀(1716~1770年),迄今有近300年的歷史,是從英文單詞”現代的”衍生而來(表1 1)。中文詞”現代化”大約出現于20世紀初,是從外文翻譯而來。18~19世紀”現代化”是一個普通詞,20世紀”現代化”逐步成為一個專業詞,21世紀”現代化科學”誕生。
18~19世紀,現代化有兩個基本詞義。20世紀,現代化大致有三種解釋,即基本詞義、理論含義和政策含義(何傳啟,2010)。21世紀,現代化科學認為,可以從現象、本質和意義三個角度認識現代化(何傳啟,2019)。
(一)現代化的三種解釋
(1)基本詞義。基本詞義是指各種詞典對”現代化”的定義。根據《韋氏詞典》的定義,現代化有兩種基本含義,一是表示一種行為(過程),二是表示一種狀態。通俗地說,成為*新的、*好的、*先進的行為(過程),就是現代化的行為(過程);完成這個行為(過程)後的狀態,就是現代化的狀態。現代化的習慣用法很多。例如,用作形容詞,這是一家現代化工廠;用作動詞,科技現代化;用作名詞,人的現代化等。
(2)理論含義。理論含義是指各種現代化理論對”現代化”的解釋。不同理論有不同的解釋(表1 2)。例如,Bendix(1967)、Eisenstadt(1966)等一些社會學家認為現代化是一種社會變遷,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羅榮渠(1993)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現代化是一個歷史過程。有些學者關注現代化後的狀態,即對現代性的闡釋,相關文獻很豐富。有些學者認為現代化是一種文明變化(何傳啟,1999)。對於現代化的理論含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學者往往根據研究需要,對現代化進行操作性界定。
(3)政策含義。政策含義是指現代化理論在政策領域的實際應用。不同的現代化理論的政策含義不盡相同,同一個現代化理論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的政策含義也不盡相同。現代化理論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含義有比較大的差別,需要專題研究。例如,在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領域,第一現代化理論的政策含義是推進工業化、標準化、農業現代化等。
現代化基本詞義、理論含義和政策含義三者之間的關係:現代化的基本詞義是相對穩定的,政策含義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含義有學派差別;一般而言,政策含義是理論含義的應用,理論含義與基本詞義緊密相關,但它們的內涵有所不同(何傳啟,2010)。
2013年發佈的《現代化論壇宣言:*屆世界現代化論壇的綜合公告》是關於現代化的一個國際共識。它認為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刻變化;它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領域從傳統向現代的巨大轉變,也包括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合理保護。現代化是一種世界現象和國際潮流,它發源于先行國家,然後發生在全世界,但在社區層次有一些例外。在18世紀至21世紀,世界現代化進程大致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次現代化包括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第二次現代化包括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第一次現代化通常被稱為第一現代化;第二次現代化則是一種新型現代化,有些學者稱其為後現代化、繼續現代化或再現代化等(馬蒂內利和何傳啟,2014)。
(二)現代化的三種視角
現代化科學認為,分析和觀察現代化,大致有現象、本質和意義三種視角(圖1 2)。一是從現象角度看,現代化是一種世界現象,是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為和過程。二是從本質角度看,現代化是一種文明進步,是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範式轉變,它發生在人類文明的所有層次、領域、部門和方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人的發展各個領域的轉變,同時文化多樣性長期存在並發揮作用。三是從意義角度看,現代化可作為一個發展目標,其中,發達國家的目標是保持現代化水平,發展中國家的目標是追趕和達到現代化水平(何傳啟,2019)。
圖1 2 現代化的三種視角
資料來源:何傳啟(2019,2022)
現代化是一種客觀現象,大致起步於18世紀,擴散於19世紀,流行於20世紀和21世紀。現代化是動態的,其內涵是變化的。從18世紀到21世紀,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徵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展現代化建設,都在直接或間接地把實現現代化作為一種發展目標(馬蒂內利和何傳啟,2014)。
形象地說,現代化猶如一場人類發展和文明變遷的國際馬拉松比賽(圖1 3),跑在前面的國家成為發達國家,跑在後面的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可以掉下來,發展中國家可以趕上去,位置轉換有一定規律性(何傳啟,2010)。一般而言,發達國家是現代化國家,發展中國家是非現代化國家。《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世界現代化概覽》發現,在20世紀後50年裡,發達國家掉下來的比例約為10%,發展中國家趕上去的比例約為5%。
圖1 3 現代化猶如一場人類發展和文明變遷的國際馬拉松比賽
資料來源:何傳啟(2010,2011)
(三)現代化的兩大階段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何傳啟,1999,2013a),18~21世紀,世界現代化的前沿進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是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可以簡稱為第一現代化或工業時代的現代化,它以工業經濟和工業社會為基礎,經常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轉變,可以簡稱為新型現代化或知識時代的現代化,它以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為基礎,物質生活趨同,精神生活多樣化,經常以生活質量為中心;兩次現代化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和人的現代化等方面,既有所繼承,又有很大差別(表1 3)。
(四)文明與現代化的關係
目前,關於文明和現代化都沒有統一定義。從操作角度看,文明是人類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公元前3500年以來人類發展成就的總和;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不同國家追趕、達到和保持人類發展的世界前沿水平的行為和過程。世界範圍內的現代化和文明進程是不同步的,現代化科學重點關注其前沿軌跡,包括什麼是前沿、如何保持前沿、如何追趕前沿。
現代化科學認為,現代化是18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的一種前沿變化,其發展階段與現代文明進程的發展階段基本吻合。現代文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