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柏拉圖的《會飲篇》作為美食的載體被重新認識,文化史轉向了用餐;羅馬的諷刺文學始於既適用於食物,也適用於一般生活,特別是社會生活的豐富烹飪詞彙;主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由此我們進入了《聖經》中一些最神秘的飲食之謎;莎士比亞在歸家故事中瞥見了飢餓——吃飽、沒吃飽或晚些吃飽——所具有的力量 吃喝可以是美學體驗,也可以是感官享受。《飢餓的眼睛》帶領讀者探究從古代到文藝復興時期飲食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治國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簡介 倫納德·巴坎 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他的著作包括《沉默的詩歌,說話的圖片》、《挖掘過去:製造文藝復興文化的考古學和美學》以及《薩提爾廣場:在羅馬生活的一年》等。
目錄 致謝
引言
第一章 從食物角度解讀
第二章 羅馬的飲食
第三章 食讀《聖經》
第四章 晚餐爭論
第五章 模仿、隱喻和具身化
註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