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不討好的勇氣,做自己永遠都不晚。 深入探討了討好症的成因和表現,幫助你識別自己是否陷入過度討好他人的困境,如難以拒絕、過度付出、害怕衝突等。 書中提供了多套自測題,幫助你量化問題的嚴重程度,並分類(認知型、習慣型、情緒迴避型)。 提供了系統化的解決方案:通過21天的具體練習,漸進式打破討好習慣。 涵蓋職場、家庭、親密關係等不同情境,針對性解決各類討好問題。內容簡介
當別人不開心的時候,總感覺是自己的問題。 下意識地做些可能讓別人開心的事情。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發生衝突。 拒絕別人時,感覺自己開不了口,經常一忍再忍。 討好症是一種強迫性的,甚至是成癮性的行為模式。討好者總是把其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因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討好者永遠不會說「不」,總是無休止地爭取每個人的認可,並試圖讓每個人都滿意。 認知型討好 認知型討好者背後有一種僵化的想法:需要且必須努力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這種討好者會根據他為別人做了多少事,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界定自己的身份。他會堅持認為,別人的需求必須優先於自己的需求。 習慣型討好 習慣型討好主要是由習慣行為引起的。習慣型討好者會經常為他人做事,幾乎從不說「不」,並且難免投入過多精力,導致自己不堪重負。儘管這些自我挫敗、產生壓力的行為模式損害了他的健康、最親近的人際關係,但依然牢牢地控制著他的行為。 情緒迴避型討好 情緒迴避型討好的主要原因,是對恐懼和不舒服感受的迴避。情緒迴避型討好者僅僅是想到與他人發生衝突,或者面臨這樣的可能性,都會產生高度的焦慮。這種討好症主要是一種迴避策略,旨在保護自己免於對憤怒、衝突和對抗的恐懼。 除了介紹每種類型的討好產生的原因,本書還結合案例和測驗讓你更了解自己當前的狀態,從而能對症下藥,利用書中提供的「21天行動計劃」徹底治愈你的討好症。作者簡介
哈麗雅特·B 布萊克(Harriet B braiker) 心理學博士,有逾30年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和管理顧問的經驗。她是多本暢銷心理學圖書的作者,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其實,你不必討好任何人》和《操縱心理學》等。她也是廣受歡迎的演講者,尤其受女性團體和企業青睞。目錄
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