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堅持民事法一體化思路,試圖從實體與程序的雙重視角觀察中國訴訟時效法的理論、制度與實踐,內容涉及訴訟時效的效力、期間、計算、觀念等主要方面。本書堅持「中國問題」意識,描述和解釋中國訴訟時效觀念和制度的特殊面與特殊點,主張訴訟時效立法要充分考慮中國國情,避免將國情考慮都交給司法實踐。 本書主張重建訴訟時效的道德性,為正常行使時效抗辯權的義務人正名,對違背民法誠信原則的義務人給予排除時效抗辯權的「制裁」。作為一本理論著作,本書既可以成為學生深度學習訴訟時效制度的教科書,又可作為民事法教學研究人員研究訴訟時效理論和制度的資料書,還可以成為立法者設計訴訟時效規則的參考書,並可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司法者運用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書。作者簡介
霍海紅,河北康保人,吉林大學法學學士(2001)、法學碩士(2004)、法學博士(2008)。曾任職于吉林大學法學院(2004-2019)和《當代法學》編輯部(2009-2019)。現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副院長,交叉法研究中心主任,《浙大法律評論》主編,兼任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證據理論專業委員會(籌)副主任。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證據法、民事法一體化研究。出版專著《證明責任的法理與技術》,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項目多項。獲教育部霍英東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獎、全國中青年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學術獎勵。目錄
效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