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鎂經濟」是以鎂元素為循環介質的綠色循環經濟及與其上下游密切關聯的現代產業集群,利用鎂既是能源載體又是工業材料的雙重屬性,實現新能源和新材料兩大產業的交叉融合、優勢互補,為性能優異的鎂質先進材料和鎂能源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掃除最主要的高成本障礙。「鎂經濟」綠色循環體系本質上是「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的新質生產力的體現,為21世紀的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開闢了一個前景廣闊的新領域、新賽道。作者簡介
王亦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1996年于清華大學電機系取得工學碩士學位,2001年于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取得科技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就核安全、水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多次給決策機構提供政策建議,對我國能源環境政策的調整完善產生了積極影響。 近十年來公開發表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十問內陸核電》《「長江流域建核電」還須審慎決策》《防範重大核事故風險首先要破除「核安全神話」》《「福島核污水難題」的教訓和警示》《長江保護立法不應與水電建設相對立》《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制約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提升水資源調控能力是抗禦洪旱災害的根本途徑》《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須糾正對小水電的偏見》等。 2023年9月首次提出「鎂經濟」綠色循環體系的概念、戰略框架和實施方案,之後公開發表了《我國獨具優勢的「鎂經濟」》《「鎂經濟」前景廣闊,我國應抓住引領機遇》《從戰略高度發展「鎂經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等文章,獲得廣泛關注。目錄
第一章 關於鎂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