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在全國各地的田野調查工作中收集、匯總、整理的資料,以及各地非遺館建設現狀,在相關政策依據的觀照下,利用近150幅插圖深入分析了非遺館的建設背景、建築形態及布局形式、藝術設計與非遺宣傳展示、展陳設計、管理運營等多個方面,全面展現了目前我國非遺傳承現狀及非遺館建設與管理運營現狀,為日後我國非遺保護相關工作提供了切實有力的理論基礎。作者簡介
張志穎,1974年生,山東壽光人。博士、副研究員,現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族民間歌舞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主要從事非遺保護、藝術學理論、藝術設計等領域的研究。出版有《文化產品的高附加值》《非遺成果轉化與合理利用》《版式設計》等著作,在《人民日報》《民族藝術》等報紙雜誌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的中國實踐——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效與問題探究》《藝術設計介入非遺宣傳展示:方式與路徑》等文章。負責或參与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評估、我國邊境地區非遺現狀調研、國家非遺館基本展陳文本大綱及概念性設計、非遺法制化保護研究等項目,其中參与撰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化保護研究》獲全國文化和旅遊系統2021年度優秀調研報告。曾主持北京天洋運河壹號F3號樓、德寶藝苑等多個建築項目的室內外環藝設計及平面設計工作,曾任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出品的《東方之愛》《民樂也時尚》《國色》等劇目的文學撰稿人。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