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及神經遞質對行進運動控制的調節機制 葛仁鍇 鐘小妹 978731330876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31330876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運動及神經遞質對行進運動控制的調節機制
ISBN:9787313308764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著編譯者:葛仁鍇 鐘小妹
頁數:2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82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運動及神經遞質對行進運動控制的調節 機制》通過結合轉基因熒光標記技術和膜片鉗技術,我們首次證實在行進運動控制神經通路中運動命令發起的重要部位——中腦運動區(MLR)中存在五羥色胺神經元,同時發現其大量表達一種持續性內向電流(PIC),PIC被證實與神經元興奮性非線性輸出有關。進一步的實驗研究證實,運動鍛煉可通過調節 MLR中五羥色胺神經元PIC來調節 神經元興奮性,改善行進運動。我們研究成果從神經元和離子通道的水平上揭示了行進運動控制神經通路的運行機制,及運動鍛煉改善行進運動功能障礙的機制。
《運動及神經遞質對行進運動控制的調節 機制》的選題基於以上新研究成果,並結合了這一領域其它實驗室的新發現,系統闡述了行進運動神經控制通路運行的細胞及離子通道機制。
《運動及神經遞質對行進運動控制的調節 機制》適合從事運動人體科學研究與教學的相關人員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葛仁鍇,臨床醫學學士,運動人體科學碩士,通信與信息系統博士(生物信息方向),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會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員,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體適能分會秘書長。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規劃重點項目1項,參與省廳級項目6項。撰寫或作為主編出版多部學術著作與教材:《科學健身與運動處方》《體育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教程》等。參編多部學術著作與教材:《智能運動控制系統》《大學體育運動指導與實踐》《高校體育與實踐》等。發表SCI論文7篇,中文核心論文1篇。2018-2022年度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工作先進個人,2022年獲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先後多次獲校優秀主講教師、優秀教師、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鐘小妹,計算機科學學士,地球探測信息科學碩士,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訪問學者,江西省計算機學會會員,江西省區塊鏈學會會員。承擔及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6項,省教育廳科技項目3項;合作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檢索7篇;參與專著撰寫1部;發明專利2項,獲批軟件著作權3項。榮獲2020年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目錄

第1章 概論
1 1 運動概念及分類
1 2 神經遞質基本概念
1 3 行進運動基本概念
1 4 運動障礙性疾病
第2章 行進運動控制的神經生理學機制
2 1 中樞神經系統
2 2 周圍神經系統
2 3 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細胞機理
2 4 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離子通道基礎
2 5 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神經遞質機制
第3章 行進運動控制的神經通路
3 1 運動皮質
3 2 基底神經節
3 3 中腦運動區
3 4 網狀結構
3 5 中樞模式發生器
第4章 血清素(5-HT)能系統在行進運動控制中的作用
4 1 血清素能系統與行進運動控制
4 2 血清素能系統發育對行進運動功能完善的影響
4 3 上行投射5-HT神經元對行進運動控制的作用
4 4 下行投射5-HT神經元對行進運動控制的作用
4 5 5-HT神經元多樣性
4 6 神經遞質對5-HT神經元興奮性的調節
第5章 持續性內向電流對行進運動的影響
5 1 PIC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5 2 PlC增加神經元興奮性
5 3 INaP和ICaP在行進運動控制中的作用
5 4 五羥色胺神經元大量表達PIC
第6章 運動干預對5-HT神經元興奮性的影響
6 1 三周跑台運動對小鼠行為的影響
6 2 運動增加5-HT神經元興奮性
6 3 運動通過PIC增加5-HT神經元興奮性
6 4 運動調節 5-HT神經元PIC相關離子通道特性
6 5 PlC相關離子通道調節 5-HT神經元興奮性
6 6 運動通過影響5-HT神經元形態調節 PIC
第7章 模型仿真在行進運動控制研究中的應用
7 1 Hodgkin-Huxley模型
7 2 Rall被動電纜模型
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序言
行進運動(locomotion)是一種由肢體節 律性運動使身體產生位移的簡單運動行為,如魚的游泳、鳥的飛翔、人的行走,儘管運動形式簡單,但它是其他一切複雜運動行為的基礎。行進運動行為涉及運動啟動、速度調節 、轉向及停止等,運動控制通路上的任何一個環節 出現問題,都會引發行進運動功能障礙,包括肢體顫抖、身體僵硬、運動緩慢和不自主運動等,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甚至會產生生命問題。運動鍛煉在運動功能障礙恢復過程中會發揮積極作用,但具體機制尤其是細胞及分子水平的機制仍不是非常清楚。
經過近百年的研究,行進運動神經控制通路已基本明確,主要是由中腦運動區通過整合來自運動皮質、基底神經節 等部位的信息,沿腦幹腹側的網狀結構將信息傳遞到脊髓中負責運動執行的神經網絡——中樞模式發生器調節 行進運動。中腦運動區於1966年首次被發現,並被證實從低等動物七鰓鰻到靈長類動物及人類均存在,是行進運動控制中樞。中腦運動區在運動功能障礙治療中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隨著轉基因技術、化學遺傳、光遺傳技術在研究中的使用,中腦運動區的解剖位置、參與神經元類型、神經網絡結構及功能將更明確。五羥色胺能神經元主要集中分佈於腦幹中縫核,尾端腦幹(腦橋和延髓)五羥色胺能神經元下行投射到脊髓被證實與行進運動調節 密切相關。此外,在中腦運動區中也發現存在少量的五羥色胺能神經元,但其在行進運動調節 中的離子通道水平作用機制仍不是非常清楚。持續性內向電流(PIC)主要是由電壓依賴的慢失活鈉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產生,在神經元產生持續的、重複的放電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證實五羥色胺能神經元大量表達PIC。對以上內容的梳理,有助於瞭解行進運動控制神經機制,為運動功能障礙精準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全書共7章,第1章 是概論,介紹運動及行進運動概念、運動障礙性疾病;第2章 介紹行進運動控制的神經生理學機制;第3章 介紹行進運動控制的神經通路;第4章 介紹血清素(5-HT)能系統在行進運動控制中的作用;第5章 介紹持續性內向電流對行進運動的影響;第6章 介紹運動干預對5-HT神經元興奮性的影響;第7章 介紹模型仿真在行進運動控制研究中的應用。本書從行進運動概念入手,由淺入深全面梳理了行進運動控制細胞和離子通道水平機制及運動干預的作用機制,適合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或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學生閱讀。
本書是作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科研成果總結,同時還參考了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本書的出版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2260216),華東交通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編號:2003422003)、運動訓練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資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