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美學教程 (第二版) 劉承華 王曉俊 978704063015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86
商品編號: 978704063015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音樂美學教程 (第二版)
ISBN:978704063015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編譯者:劉承華 王曉俊
頁數:31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809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程系統介紹了音樂美學基礎理論及其歷史發展,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原理篇」,重點闡述音樂美學的基本概念和各個環節的理論問題,包括音樂的發生論、存在論、音響論、形式論、表現論、創作論、表演論、風格論、欣賞論、批評論、美育論和文化論等十二章,在結構上體現音樂生成的基本序列和音樂美學的理論體系。下篇為「歷史篇」,分「中國部分」和「西方部分」兩個單元,涉及儒家、道家、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古琴音樂美學,聲樂演唱美學,古希臘、中世紀的音樂美學觀念,情感論、自律論以及20世紀的西方音樂美學理論,計十章,較清晰而又深入地闡述了中西音樂美學的重要理論及其來龍去脈,突出理論的原創點,梳理其邏輯關係,勾勒其演變軌跡。 全書內容深入淺出,在基本的理論闡述中體現一定的學術性和較強的學理性;行文簡潔明快,條理清晰,論述嚴密,在基礎性與前沿性、歷史性與現實性、理論性與可讀性的統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音樂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美學課程教材,亦可作為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音樂美學理論讀本。

目錄

緒論
一、西方音樂美學學科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音樂美學學科的發展歷程
三、音樂美學學科性質及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
上篇 原理篇
第一章 音樂發生論
一、關於音樂起源的主要學說
二、音樂發生的條件
三、史前樂舞及其發生機制
第二章 音樂存在論
一、音樂作品的本體問題
二、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
三、音樂作品的存在特點
四、音樂作品客觀性之所在
第三章 音樂音響論
一、音樂音響的本質與特點
二、音樂音響的聽覺建構
三、音樂音響的類型
四、音樂音響的魅力
第四章 音樂形式論
一、音樂形式的構成要素及其特點
二、音樂形式的組織手段及其運用
三、音樂形式構成的美學原則
第五章 音樂表現論
一、音樂表現的對象
二、音樂表現的手段
三、音樂表現的層次
四、音樂表現的特殊性
第六章 音樂創作論
一、音樂創作的心理驅動
二、音樂創作的符號轉換
三、音樂創作的審美實現
第七章 音樂表演論
一、音樂表演的歷史進程
二、音樂表演的本質屬性
三、音樂表演的心理機制
四、音樂表演的美學原則
第八章 音樂風格論
一、音樂風格的概念
二、音樂風格的構成
三、音樂風格的生成
四、音樂風格的類型
第九章 音樂欣賞論
一、音樂欣賞的一般規律
二、音樂欣賞的角色層次差異
三、音樂欣賞的審美共鳴
四、音樂欣賞從「審美」到「體美」
第十章 音樂批評論
一、音樂批評的類型
二、音樂批評的標準
三、音樂批評的功能
第十一章 音樂教育論
一、「音樂教育」與「音樂審美教育」
二、音樂審美教育的特點
三、音樂審美教育的內容構成
四、「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育美」
第十二章 音樂文化論
一、音樂與文化的關係
二、文化對音樂的功能缺省
三、文化在音樂中的複製
四、文化對音樂的意義限定
下篇 歷史篇
第一單元 中國部分
第十三章 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古代文化現實中的「修身」張力
二、「修身」驅動下音樂的生成邏輯
三、形成與拓展的漸進過程
第十四章 道家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道家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思路
二、道家音樂美學思想的內在邏輯
三、道家音樂美學思想的歷史發展
第十五章 嵇康「聲無哀樂」的音樂美學思想
一、「聲無哀樂論」提出的理論背景
二、對「聲無哀樂」的論證
三、對「音—心」關係的剖析
第十六章 古琴音樂美學的歷時性建構
一、功能論起點及其意義
二、功能論基礎上的歷時建構
三、演奏論基礎上的體系建構
第十七章 聲樂演唱美學的歷時性展開
一、先秦聲樂演唱美學觀念的萌芽
二、古代聲樂演唱美學命題的歷時展開
三、聲樂演唱美學理論軸心的歷史轉換
第二單元 西方部分
第十八章 古希臘音樂美學的基本觀念
一、古希臘音樂觀念及其理論特點
二、「和諧」說的兩種思路
三、「模仿」說及其學術理路
四、「凈化」與「娛樂」的功能
第十九章 中世紀神學語境下音樂美學的生長
一、中世紀音樂實踐與學術傳統
二、作為神學婢女的音樂美學
三、向感性與世俗的回歸
第二十章 近代音樂情感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音樂情感論的形成
二、啟蒙主義音樂情感論
三、浪漫主義音樂情感論
四、黑格爾的音樂情感論
第二十一章 自律論音樂美學的崛起
一、19世紀思想文化背景的轉換
二、對音樂情感論的批判
三、對音樂美的分析
四、對漢斯立克音樂美學的思考
第二十二章 20世紀音樂美學的新格局
一、現象學的觀念與方法
二、茵加爾登的音樂存在論
三、心理學基礎上的音樂美學
四、文化學視野中的音樂美學
相關閱讀書目
後記
第二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