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歐洲哲學史(1850—1930)》為布雷伊耶先生所作一套哲學史叢書中的最後一本。此書從1850年敘述至1930年,以尼采和柏格森為分界,分兩期敘述前四十年和后四十年哲學的梗概和發展。其中牽涉到的哲學家有五十多人,著作有上百部。這本短小精悍的哲學史,其中心論點就是科學與形而上學的交鋒。它帶領我們重新回顧了自黑格爾以降的哲學發展,尤其是科學大步向前行時,思想界所面臨的道德與精神危機,這種張力一直持續到今天。作者簡介
埃米爾·布雷伊耶(Emile Brehier,1876—1952),法國哲學家,研究方向為古典哲學和哲學史。1945年被選為巴黎大學(索邦)的唯二超級終身哲學教授。為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另一位超級終身哲學教授)的早期追隨者——在20世紀30年代,學界一種有影響的觀點認為柏格森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是聯繫在一起的。被稱為「法國歷史上唯一對新柏拉圖主義採取黑格爾式解釋的人物」,但同時也是反對黑格爾的新康德主義者。目錄
第一期 一八五〇年至一八九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