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梁尚華,醫學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獻與流派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醫史文化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一屆醫史文獻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癌症防治發展專項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年鑒》(學術卷)副主編,《中醫藥文化》《中醫文獻雜誌》常務編委,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特診專家。出身於四代中醫世家,2005年師從國醫大師裘沛然先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30年。主編:《近代中醫未刊本精選》16冊、「海上醫事:近代上海中醫文化」10部、《中醫流派傳承叢書·海派中醫》和《道德經沉思錄》。副主編:《上海浦東方集萃》《上海浦東名醫集萃》。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關於中醫藥發展重大問題的思考和解讀
一、中醫科學化、現代化
1 秉承理性態度,客觀認識中醫
2 革新整理中醫,走向科學化
3 監管研究中藥,實現現代化
4 重視中醫文獻和經驗,傳承醫學瑰寶
5 利用現代科學方法,實現創新發展
6 強調中醫藥學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
二、學習、整理和研究中醫藥學遺產
1 繼承傳統醫藥學的必要性
2 如何繼承發揚中醫藥學精華
三、中西醫結合路線的必然趨勢
1 初衷相同,前景光明
2 中醫理論是中西醫結合的根本
3 醫學科學現代化必由之路
四、中醫人才培養重要途徑——「師帶徒」
1 師帶徒對於提高和發揚中醫藥學具有重要意義
2 師帶徒是培養社會主義衛生人才的重要措施
3 師帶徒的原則和方法
4 師帶徒具備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五、全國兩會代表關於發展中醫藥工作的呼籲
1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2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5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7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8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第二章 社會發展變遷過程中的中醫
一、積極融入國家政治生活
1 迅速發展的中醫隊伍
2 中醫知識分子地位的演變
二、黨領導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經驗教訓
1 歧視和取消中醫是唯心主義思想的體現
2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后的大胆批評
3 革命衛生思想下的中西醫結合路線
4 澄清是非問題、路線問題,堅持中西醫結合
三、中醫藥領域的群眾衛生運動:「訪賢採風」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1 具有深遠意義的中醫藥群眾性衛生運動
2 中醫藥領域的「訪賢採風」
3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四、中醫藥在重大社會疫情血吸蟲病防治中的貢獻
1 防控形勢嚴峻的血吸蟲病
2 傳統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五、文學藝術作品中的中醫藥
1 詩與歌
2 話劇
3 報告文學
4 電影
第三章 中醫藥瑰寶的媒體意義構建及其臨床療效宣揚
一、中醫藥獨具美譽——遺產·寶庫·寶藏·珍寶
1 中醫藥的媒體社會意義構建
2 中醫藥學何以成為偉大寶庫
二、中醫臨床經驗與獨特療效宣傳
1 各有所長的臨床療法介紹
2 典型臨床療法的媒體意義賦予——以針灸為代表
第四章 中醫藥科普宣傳、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國際化歷程
一、中醫藥科普宣傳
1 解讀中草藥功效
2 闡釋經典中醫診斷方法
3 介紹常見病病因病種癥狀、中醫藥典籍記載及中醫干預方法
4 詮釋中醫學理論體系
5 宣揚中醫健康養生療法
二、中醫藥科學研究
1 蓬勃發展的中醫藥科研和學術組織
2 服務國家和人民的中醫藥科學研究戰略
三、中醫藥人才培養
1 步履維艱的中醫學高等教育
2 支撐高等教育的進修班、進修學校、研究班、學習班
3 繼承中醫藥學遺產的重要舉措——師帶徒
四、中醫國際化
1 外國政要與衛生主管部門的認可
2 見證國際友情的中國醫療隊
3 國際學習班熱潮
4 國際友人中醫治療
5 學術與臨床研究國際化
第五章 砥礪前行的中西醫結合之路
一、中西醫團結合作宗旨——為人民服務
1 全國衛生行政會議:將中國人民保健事業擔負起來
2 衛生部首次中醫座談會:團結改造中醫 為人民服務
3 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明確三大原則 首先解決立場問題
4 《關於醫藥界的團結互助學習的決定》:加強團結 從實際需求出發
5 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三大原則發展為四大原則 人民導向更突出
6 第三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糾正偏差 堅決貫徹黨的中醫政策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7 以中醫問題為中心的批判:堅持黨中央初衷和人民利益
二、中西醫結合關鍵——西學中
1 有組織地開展西醫全面系統學習中醫
2 追求中醫藥工作又快又好發展
3 「六·二六」指示后的新高潮
4 中西醫結合邁向科學化現代化
結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