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集興替-中古學術著述方式的轉型 伏煦 978730136162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30136162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子集興替-中古學術著述方式的轉型
ISBN:9787301361627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伏煦
頁數:2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59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子集興替」是對中古學術史上私人學術著述方式由子書轉變為文集的概括,並包括後世學者提出的子書與文集在著述性質與體例上具有一致性的諸多學術論斷。「子集興替」自清代學者章學誠始,亦頗受劉師培、余嘉錫、劉咸炘、程千帆等近現代學術大家矚目,但很長時間以來缺乏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本書主要由「中古子書著述方式的新變」「子書與文集興替的歷史進程」與「論子、集關係的學術史建構」三編組成,通過轉換傳統學術史研究注重思想內容的模式,選擇以「著述方式」作為討論「子集興替」的主要視角:以六朝子書文體形式的新變為基礎,繼而討論子書與文集升降的內在動因及歷史過程,揭示兩者著述體制的異同,併兼顧後世學者提出的命題與論斷,闡發其理論價值,以此作為重審相關學術史現象的途徑,努力拓展中古文學與學術的研究空間,併為回歸中國傳統學術語境,從經、史、子、集四部之學的視野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及文學理論,提供一種可能的路徑。

作者簡介

伏煦,1990年生,江蘇徐州人,中山大學文學學士(2013年),南京大學文學博士(2018年),現任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漢魏六朝文學。曾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兩項。

目錄

緒論
一、子書之變與文集之興
二、子集興替與子集相通:相關學術史命題概況
三、思想學術文本的文學研究視角
四、「建構」與「還原」:中古學術著述方式轉型的研究理路
上編 中古子書著述方式的新變
第一章 傅玄《魏書》底本與「三史故事」考論
一、《魏書》底本所立紀傳考
二、關於《三國志》裴注引《傅子》文本屬性的若干臆測
三、「三史故事」探原
第二章 論《金樓子》「兼備眾體」的著述性質
一、子書與類書之別:以《興王》與《藝文類聚》帝王部的比較為例
二、體近小說:《捷對》與《世說新語》的比較
三、作為蕭繹讀書筆記的《立言》
四、「記事」與魏晉南北朝子書的特質
第三章 論漢魏六朝子書的私人寫作與知識趣味——以《顏氏家訓》為中心
一、「家訓」的私人寫作與筆記的萌櫱
二、漢魏六朝子書的考辨傳統與知識趣味
三、《顏氏家訓》的文體選擇與子書的衰變
中編 子書與文集興替的歷史進程
第四章 「秦漢諸子即後世之文集」說平議——兼論西漢文章存錄方式的演變
一、「秦漢諸子即後世之文集」說的學理依據
二、西漢文章的著錄與《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三、子書體制與漢人觀念:「諸子之文」與「文集之文」的邊界
四、「改子為集」:《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西漢文集
第五章 「論」體文的存錄方式與漢魏六朝子集興替
一、作為「論」的漢魏子書
二、玄學與佛教「論」體文及其存錄方式
三、子書之變與文集之興:「論集」成立的內在理路
第六章 「以集為子」:論六朝子書寫作方式的文集化
一、「以集為子」說溯源
二、模擬與言志之間:《抱朴子外篇》的寫作模式
三、「意陳而詞麗」:《劉子》與駢文的論說方式
四、著述觀念與子書文體形式的演變
下編 論子、集關係的學術史建構
第七章 選子入集:論總集採摭子書篇章的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
二、漢魏子書「入集」的文本來源與編纂方法
三、先秦諸子的「入集」的困境及出路
第八章 章學誠「子史衰而文集之體盛」說發微
一、從諸子到文集:立言宗旨的有無
二、史學的衰落:專門之學的喪失
三、「子史衰而文集之體盛」說的延展性:價值判斷標準、二元對立思維和「言公」之旨
第九章 劉師培「反集為子」說發覆
一、「反集為子」說成立的內在理據
二、作為一種學術批評話語的「反集為子」說及其思維方式
三、作為名家的清代考據學
四、劉師培「反集為子」說的突破
附錄 論《史通》的文體拓展:以自注與外篇為中心
一、《史通》的自注與劉知幾的史注觀———兼與六朝自注比較
二、論《史通》外篇的成立及其撰述方式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