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個不容忽視的複雜敘事潮流,前所未有地在電影中逐漸跨越國家、地區、文化、類型而蔓延開來,成為全球性的電影現象與趨勢。此潮流使電影有了較明顯的形式自覺,更普遍地重視敘事的形式、結構、趣味、驚奇、反轉甚至觀看難度,從「講什麼故事」部分地轉向了「怎麼講故事」。代表性電影人如昆汀·塔倫蒂諾、蓋·里奇、克里斯托弗·諾蘭、羅伯特·阿爾特曼、大衛·林奇、奈特·沙馬蘭、大衛·芬奇、彼得·格林納威、丹尼斯·維倫紐瓦、奧里奧爾·保羅、今敏、新海誠、洪尚秀、王家衛、韋家輝、蔡明亮、婁燁、寧浩、程耳、畢贛等。 從北美的《低俗小說》《記憶碎片》《撞車》《辛瑞那》《無姓之人》,歐洲的《兩桿大煙槍》《真愛至上》《恐怖游輪》《看不見的客人》,南美的《時間盡頭的房屋》,非洲的《亞庫比恩公寓》,大洋洲的《前目的地》,到亞洲的《蘇州河》《紅辣椒》《太陽照常升起》《心迷宮》《誤殺瞞天記》《無名》;從實驗電影《時間密碼》《翠西碎片》到藝術電影《暴雨將至》《巴黎浮世繪》《路邊野餐》,再到商業大片《環形使者》《降臨》《信條》;從斬獲金棕櫚獎的《低俗小說》《大象》《生命之樹》到收穫頂級票房的《盜夢空間》《奧本海默》成千上萬部複雜敘事電影前赴後繼地噴薄出來,深刻改變了全球電影的敘事格局,也使諸多複雜敘事的形式、結構、方法、技巧成為當代電影敘事的常規武器。 本書在搜集散落於全球的上千部複雜敘事電影之基礎上,系統地考察當代複雜敘事電影,探討其崛起背景與原因、觀看難度與接受、貢獻與不足,歸納並闡釋其主要敘事模式,如時間倒錯敘事、謎題式不可靠敘事、網狀敘事、樹狀敘事、套層結構敘事、環形敘事、多視角敘事、異時代穿插敘事、資料庫敘事、晶體敘事等。作者簡介
楊鵬鑫,l988年生,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副教授,系副主任,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戲劇與影視學博士,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曾任加州大學訪問學者、《戲劇與影視評論》執行主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國博士后特別資助項目等項目7項,在《文藝研究》《電影藝術》《當代電影》《戲劇藝術》《戲劇》等刊物發表論文近50篇,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紫金文藝評論獎、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田漢戲劇獎·論文獎、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江蘇省文藝大獎、南大優秀青年教師獎、南大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等獎項。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