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中國思想文化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中,生命論題始終是關切的焦點,因而在中國歷史上屢屢創建符合不同時代風格以及體現積極創新精神的多元化生命觀,構成為中華民族宇宙觀、自然觀、倫理觀、社會觀、文化觀和待人待物應迎時代發展需要的基本運籌觀的基石。本書立足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觀的研究,從《易經》和《黃帝內經》的生命觀出發,在全面對比中西各種生命觀的基礎上,儘可能吸收和發揚中西各種傳統生命觀的積極優秀因素,結合當代科學技術對於生命研究的新成果,根據21世紀新的時代基本精神,本著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的原則,以生命本身的本來面目和內在活力為典範,創建一個符合人類共同理性貫徹整體全生邏輯的積極進取的生命觀。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為主導,以《易經》的宇宙觀、自然觀和生命觀為基礎,系統總結了中國傳統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豐富經驗以及充滿智慧的養生之道,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生命的一貫珍重精神及豐富的生活智慧,奠定了中國生命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道德論和方法論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揚了人類生命的自我創造精神,把宇宙自然、社會與人類生命的五臟六腑、氣血經脈等身心的各個方面,關聯成互通互動的「生生不息」和「尊道貴德」整體系統,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為中華文化的守正創新提供了寶貴借鑒。作者簡介
高宣揚,華裔法籍哲學家、社會學家兼藝術評論家,祖籍浙江杭州,國務院外國專家局特聘「海外名師」,2010年8月至今為上海交通大學精裕講席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歐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並於1962年本科畢業,1962-1966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員;1978年赴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攻讀哲學博士,1983年獲博士學位后,應時任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院長的德里達的聘請,任教與研究於法國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政治哲學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學教授;1988-2002年,在繼續留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同時,任台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2002-2004年任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央民族大學訪問教授;2004-2010年7月為同濟大學特聘華裔法籍專家,時任同濟大學歐洲文化研究院院長兼法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 30多年在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持續進行實際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的觀察分析及學術調查研究,長期從事哲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點方向為:當代法國哲學、德國哲學史、當代社會理論以及當代藝術評論。著有《畢加索與當代藝術》(人民出版社,2014)、《後現代:思想與藝術的悖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對話》(Le Dialogue,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德國哲學概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當代政治哲學》(兩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國哲學通史》(三卷本,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薩特的密碼》(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等35部專著及中外文學術論文多篇。目錄
總序 高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