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護理程序 
第一節 護理評估 
第一節
護理診斷
三節
護理計劃 
四節
護理實施
五節 護理評價 
第一章 基礎護理操作技術
第一節 口服給藥技術 節 靜脈注射技術
三節 肌技術
四節 皮技術
三章 護理管理
第一節 護理質量標準管理節 醫院感染與護理管理
三節 門診護理管理 
四章 神經內科疾病的護理節 三叉神經痛
第一節
吉蘭-巴雷綜合征
三節
短暫腦缺血發作
四節
腦梗死
五節
腦出血
六節 急脊髓炎 
五章 呼吸內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急上呼吸道感染節 急氣管支氣管炎三節
慢支氣管炎
四節
支氣管擴張症
五節
肺炎
六節
急肺水腫
七節 重症哮喘
六章 心內科疾病的護理,節 高血壓,
第一節
慢肺源心臟病
三節
風濕心臟瓣膜病
四節
疾病 
五節
病毒心肌炎 
六節
心源休克
七節 心源猝死
八節 心絞痛 
九節 急動脈栓寒七章 消化內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反流食管炎節 消化潰瘍
三節 慢胃炎 
八章 血液內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缺鐵貧血 節 巨幼細胞貧血三節 血友病
四節 彌散血管內凝血 九章 骨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肱骨幹骨折
第一節
肱骨髁上骨折 
三節
尺橈骨幹雙骨折
八節
再生障礙貧血
九節
手足口病”
十節 麻疹 
十三章 口腔科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口腔頜面部發育畸形
第一節 牙體硬組織非齲疾病 三節
齲病
四節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五節
牙周病
六節
口腔黏膜疾病 
七節
口腔頜面部感染
八節 口腔頜面部囊腫、良十四章 手術室護理
第一節 手術體位的護理 節 圍術期的護理
十五章 社區護理
第一節 社區健康教育
第一節 社區居民健康檔案 三節 社區護理中的溝通技巧 四節 社區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管理五節 社區婦女的健康管理六節 社區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第一章 護理程序
第一節 護理評估
護理評估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收集有關護理對象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資料,對行整理與分析,以判斷服務對象的健康問題,為護理活動提供可靠的依據。具括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
一、收集資料
(一)資料的來源
1 直接來源
護理對象本人,是資料來源也是主要來源。
2 間接來源
(1)護理對象的重要關係人,也是社會支持群體括親屬、關係親密的朋友、同事等。
(2)活動資料,如既往實驗室報告、出院小結等健康記錄。
(3)其他醫護人員、放射醫師、化驗師、藥劑師、營養師、康復師等。
(4)護理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文獻等。
(二)資料的內容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各個醫院均有自己設計的收集資料表,無論依據何種框架,基本內容主括一般資料、生活狀況及自理程度、健康檢查及心理社會狀況等。
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括患者姓名、別、出生日期、出生地、職業、民族、婚姻、文化程度、住址等。
2 現在的健康狀況
現在的健康狀括主訴、現病史、人院方式、診斷及目前用藥情況。目前的飲食、睡眠、排泄、活動、健康管理等日常生活形態。
3 既往健康狀況
既往健康狀括既往史、創傷史、手術史、家族史、有無過敏史、有無傳染病。既往的日常生活形態、煙酒嗜好,女括月經史和婚育史。
4 護理體檢
護理體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身高、休重、生命體征、各系統的生能及有無疼痛眩暈、麻木、瘙癢等,有無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異常,有無思維活動、記憶能力等障礙等認知感受形態。
5 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
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括行的輔助檢查的客觀資料,如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病理檢查等。
6 心理方面的資料
心理方面資括對疾病的認知和態度、康復的信心,病後情緒、心理感受、應對能力等變化。
7 社會方面的資料
社會方面的資括業狀態、角色問題和社交狀況;有無重大生活事件,支持系統狀況等;有無信仰;享受的醫疔待遇等。
(三)資料的分類
1 按照資料的來源劃分
按照資料來源劃括主觀資料和客觀資料,
(1)主觀資料指患者對自己健康問題的體驗和認識括患者的知覺、情感、價值、信念、態度、對個人健康狀態和生活狀況的感知。主觀資料的來源可以是患者本人,也可以是患者家屬或對患者健康有重要影響的人。
(2)客觀資料指檢查者通過觀察、會談、體格檢查和實驗等方法得到或被檢測出的有關患者健康狀態的資料。客觀資料獲取是否和主要取決於檢查者是否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及豐富的臨床經驗。
當護士收集到主觀資料和客觀資料後,應將兩方面的資料加以比較和分析,可互相證實資料的。
2 按照資料的時間劃分
按照資料的時間劃括既往資料和現時資料。
(1)既往資料是指與服務對象過去健康狀況有關的資料括既往病史、史、過敏史等。
(2)現時資料是指與服務對象現在發生疾病有關的狀況,如現在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睡眠狀況等。
護士在收集資料時,需要將既往資料和現時資料結合起來分析。
(四)收集資料的方法
1 觀察
觀察是指護理人員運用視、觸、叩、聽、嗅等感官獲得患者、家屬及患者所處環境的信息行分析判斷,是收集有關服務對象護理資料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貫穿在整個評估過程中,可以與交談同行。護士應及時、敏銳、連續的對服務對行觀察,如患者出現面容痛苦、呈強迫體位,提示患者是否有疼痛,由一步詢問持續時間、部位、質等。觀察作為一種技能,護理人員在實踐中需要不斷培養和鍛煉,以期得到發展和提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